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北京晨報報道,今天是重陽節,北京市民政局傳來消息顯示:在京城200多萬老人中,98%需要居家養老服務。而另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半數以上老人不愿和兒女同住,由此出現的“情感空巢”現象引起了專家的關注。
北京老人占總人口13%
統計數據:
“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北京市今年6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200萬,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1%,而且北京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已經居全國第四。”北京市民政局老齡辦的調研人員說。與龐大的數字相對應的是,目前全市老年福利設施床位總數還未達到3萬張。這就意味著,北京98%的老人需要居家養老服務。
個案調查:
盡管9成以上的老人將要在家中安度晚年,但大多數人依然對居家養老的概念感到模糊。為了讓更多人有直觀感受,記者采訪了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汽南社區。“我們推行的是無圍墻養老院的居家養老服務,簡單地說,就是老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送餐、配送等服務,包括看病就醫、交電話費、回收廢品、洗衣理發、日常購物等。”同時,社區內采取鄰里互助,需要照料的老人結成一幫一或二幫一的服務對子,使每一單元門成為一個小的居家養老服務點。全社區每一個養老服務點聯到一起,就形成一座“無圍墻的養老院”。
過半數老人愿意自己生活
統計數據: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周尚意在對北京1285名老人進行的調查中發現,竟然有54.4%的老人不希望同兒女住在一起。“目前我國城市中‘四二二’和‘四二一’式家庭贍養人員結構占很大的比例,要求家庭中兩個或一個年輕的勞動人口在家照顧雙親及曾祖輩老人幾乎是不現實的。”
周尚意所說的“四二二”和“四二一”模式,是“獨一代”子女所面對的嚴峻現實。近年來,進入適婚年齡的青年往往要獨自贍養2到4位老人,現實的壓力讓部分老年人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他們不再依賴子女養老。
個案調查:
“兒女都大了,各人忙各人的,逢年過節回來看看就成。”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心存這種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數。住在和平里二區的牛大媽兩年前退休,兒子結婚后,她沒有選擇雙方住在一起。“現在我的退休金加上兒女給的錢,平時吃穿都夠用了,剩下的存進銀行,以后腿腳不靈便了就請個家政人員。”
孤獨老人易陷情感空巢
統計數據:
根據市民政局的統計,在全市獨居或者只與配偶生活的60歲左右老年人約60萬人,占戶籍老年人口總數的30%,讓心理專家擔憂的是,長期的獨居生活會讓部分老人感覺孤獨,產生心理問題。“對于子女而言,過去的贍養只提到經濟方面,現在需要提到精神層面,而且需要整個政府和社會的努力。”
個案調查:
昨天,北京市第一條針對老年人心理干預的熱線“老人自殺熱線”工作人員王建國告訴記者,熱線現已更名為“愛心傳遞熱線”。“雖然名字改變了,但并不意味著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得到了完全解決。”他說,從今年4月開通到現在,他們已經接到3000多個電話。“打電話的基本上是60歲左右的老人,退休以后和同事、家人沒有交流,十分孤獨,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這種情況稱為“情感空巢”,王建國認為。老人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基本上只有一個——缺乏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如何讓眾多獨居的老人在居家養老的同時,實現與外界的接觸,不脫離社會,是養老問題中亟待解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