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你上哪兒玩去了?”節后上班第一天,同事們用這句話互相打招呼。
“哪兒都沒去,在家睡覺、看碟,就去了趟天壇。”在銀行工作的小陳忽然發現,享受黃金周竟然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實在沒有出去旅游的興趣,到處都是人。哪兒是看風景呀,光看人了。”
在家蒙頭補了幾天覺,小陳開始覺得無聊了。想出門轉轉的念頭剛剛閃過,馬上就被自己給否定了。“你看電視里,哪個景點的人都烏泱烏泱的。”到附近的天壇公園轉轉,擠了一個多小時,小陳很快就打道回府了。“也就能睡覺、看碟,挺沒勁的。”
可就算人多,公務員小汪還是早早地安排好了旅游計劃。10月1日,小汪乘飛機來到九寨溝。“機票不打折。”她說,“平時太忙了,沒有這么長的休息時間,我又喜歡旅游,所以明知道黃金周期間人多還是堅持出來旅游,不然平時哪有機會啊。”
提到黃金周,73.6%的人首先想到“旅游景點人滿為患”
從1999年10月1日我國開始確定實施黃金周以來,這個中國特色的公共假期至今已經走過了8個年頭。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合作實施的調查(3021人參與)結果顯示,68.5%的網友表示,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過得很一般,沒啥感覺,17.3%的人“很高興”。
在媒體工作的王女士一年都沒回河南老家了,趁著“十一”長假,她打算和新婚丈夫一起回家看望父母。“沒想到連車票都買不到!”無奈中,夫妻倆只得花了近2000元買機票回家,“平時都打折的機票這個時候就成了搶手貨,能買到就不錯了”。
本次調查顯示,一提到黃金周,73.6%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景點人滿為患”,50.6%的人會馬上想到“火車票、飛機票成了搶手貨”,49.4%的人對黃金周的印象是“可算是能放個長假了”。
至于今年“十一”假期,本次調查發現,56.7%的人“哪兒都沒去,在家歇著”,只有10.4%的人選擇了“去外地旅游度假”。
而來自全國假日辦的統計卻顯示了黃金周的另一面: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1.33億人次,比去年增長19.3%;實現旅游收入55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7%;游客人均花費支出420元。
18個黃金周,我國累計獲得旅游收入6267億元
“當初設立黃金周的大背景就是為了拉動內需。”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張輝說,1997~1998年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為了拉動內需,國家確定了四個經濟增長點,分別是房地產、IT和通信業、以旅游為龍頭的服務業、以汽車為主的交通業。“要發展旅游,必須有一個持續的空閑時間作為保障,而在1999年之前,我國私人假期一直不明確,老百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休假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對公共假期進行了調整,上借下拉,形成了‘五一’、‘十一’、春節三個黃金周。”
可最初的兩個黃金周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1999年正逢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慶,第一個黃金周并沒有出現家家戶戶出游的火爆場面,接下來的春節也是在平穩中度過。
2000年的“五一”黃金周卻讓交通旅游部門措手不及。幾乎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全國人民踏上了旅游之路,“我國旅游業的井噴就是出現在2000年‘五一’。”張輝說。
從此,黃金周的概念深入人心,甚至改變了國人的消費方式——2000年之后,旅游支出開始成為不少家庭的日常消費項目。
隨之而來的是,黃金周也在刺激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據張輝介紹,在過去的8年中,每年黃金周的出游人數都要占當年全年出游人數的30%。“除了2003年非典暫時取消的‘五一’黃金周,這8年來,每年黃金周的出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都要增長10%以上,今年更是比去年增長了20%。”
國家旅游總局提供的數字印證了這一點,從2000年“十一”開始算起,到今年“十一”,共經歷了18個黃金周,過去17個黃金周,累計出游14.06億人次;旅游收入5708億元人民幣。加上今年的數字,那么我國實施的18個黃金周共取得旅游收入6267億元人民幣。
61.2%的人認為“黃金周早該改革了”
不能否認,黃金周集中休假的方式在拉動內需、改變國人休閑觀念的同時,也給交通、旅游部門帶來了巨大壓力。每逢黃金周,人多、堵車、旅游價格上漲、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都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近些年,社會各界出現了批評和反思的聲音。有些學者認為,黃金周期間,80%的旅游距離在300公里以內,以一日游、兩日游為主,因此不必要7天的黃金周假期。“取消黃金周”的呼聲越來越大。
本次調查也印證了這種說法,有61.2%的人認為“黃金周早該改革了”。至于該怎么改,調查顯示,37.3%的人贊成“強制執行帶薪休假以取代黃金周”的方案,32.2%的人支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元宵和重陽節為法定假日”的提議,還有15.1%的人愿意“每周工作日改為6天,月末休息4天,變成月月‘小黃金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認為,黃金周只是一個權宜之計,現在到認真反思的時候了,現在問題越來越多,作用也越來越不顯著。
李義平認為,把人們的消費集中在一個有限的時間里,需要一定的基礎來應對這種大規模的人員流量,但我國現在的服務是遠遠跟不上的,從而大大降低了黃金周的生活質量、旅游質量和休閑質量。
對于黃金周制度是否該保留的問題,本次調查顯示,49.3%的人估計未來5年內黃金周會被其他休假方式取代,但同時也有33.0%的人堅持黃金周將會繼續存在。
“取消黃金周,代之以帶薪休假”是李義平提出的解決之道,因為這種分散放假、分散消費同樣可以拉動內需,并不會減輕拉動內需的力度,因為消費總量沒變。反而能夠更大程度地拉動內需,使經濟發展更加平和。
“即使我國有了私人假期,黃金周還是要存在下去。”張輝不同意李義平的說法,他認為黃金周制度應該保留,但放假時間、放假方式可以作適當調整,沒必要全國統一。“可以分地區、輪休,這樣就能夠避免現在黃金周所出現的到處都是人的擁擠狀況。” (中國青年報 李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