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突變——從3000萬到1,從1到0
面對洶涌而至的輿論“圍剿”,富士康也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8月30日上午11點,富士康發表聲明《起訴記者案是單純的法律事件》。聲明中稱,起訴“一財”記者所獲賠償不論大小,“都將捐助到慈善機構”。當晚22點31分,“一財”在報社網站上發表《第一財經日報第二次聲明:堅決反擊鴻富錦》,稱對鴻富錦,“本報記者保留反訴和另行起訴的權利”。
然而,僅僅18分鐘之后,《富士康撤銷兩名記者訟案財產凍結公告全文》在“一財”網站上刊出,富士康宣布撤銷對“一財”兩名記者的財產凍結申請,將訴訟標的由3000萬元調整為1元,并且追加第一財經日報社作為被告。
3000萬元瞬時變為1元。
消息傳開,媒體和輿情再次嘩然。
事件的當事人之一翁寶在30日晚接受《新快報》采訪時即表示,“這是全國新聞同仁共同的勝利”,并且迅速表明了自己對富士康的態度——“我恢復對郭先生(鴻富錦老板郭臺銘)的敬意,決策者每天面對那么多決策,難免會有失誤,能夠快速調整決策,體現了郭先生的決策水準。適當的時候,我希望能跟郭先生有個會面,能冰釋前嫌。”
9月1日,《南方日報》消息稱,“富士康訴記者案將于10月23日開庭”。
就在人們漸漸安靜下來,開始等待10月開庭的時候,更具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9月3日18點10分,“一財”與富士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和解。兩個小時后,“一財”網站上原本位于推薦位置的“特別報道”《報道‘超時加班’,記者遭索賠3000萬元》被全部下線。
“3000萬”索賠案雖然戛然而止,關于此案卻依然疑竇叢生:6天的時間內,造成這種戲劇性變化的真正推力是誰?
從地方法院到地方政府,在與企業和媒體的角力之中,都各自在扮演什么角色?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王剛 袁野 王尋)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