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艱苦奮斗的非常歲月
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到出色的外交官,劉玉坤的成長歷程是中國一代外交人的縮影。
劉玉坤出生于江蘇的一個農民家庭。1965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1969年北外畢業后,下放鍛煉。1972年9月,被調到中國外交部的翻譯室。當年12月,就被派往剛剛同中國建交的非洲的多哥共和國的中國使館做翻譯。從此,劉玉坤的外交生涯就沒有離開過非洲。
劉玉坤在多哥待了差不多7年,直到1979年5月才回到國內。多哥位于撒哈拉以南,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其景況可想而知。但多哥的生活也是對劉玉坤一個鍛煉,讓他熟悉了與非洲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國內工作了一段時間后,1985年8月,劉玉坤作為三等秘書被派往當時還叫做扎伊爾,現在叫剛果(金)的中國使館工作。在那里工作了整整4年。在1987年,劉玉坤被升為二等秘書。1989年10月,作為一秘又被派往貝寧共和國工作。1992年5月回到中國外交部工作。2001年,作為政務參贊,劉玉坤再次進入非洲,到喀麥隆中國使館工作,直到2003年11月。2004年1月,他被胡錦濤主席任命為駐幾內亞特命全權大使,2月8日履新上任。
都說非洲非常艱苦,而劉玉坤在非洲轉戰了這么多年,反而不覺其苦。但他也坦承,要到非洲工作,你要做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兩手準備。在非洲,絕對是對你肉體和意志的考驗。
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除了北非和南非一些國家較發達外,其余的大多數國家經濟都非常落后。目前中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7個國家設有使領館,各級外交官400余名,這些地區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在這些地區工作的外交官還面臨著疾病與戰亂的雙重威脅。
非洲的環境之差是沒有到過非洲的人無法想象的。很多城市都沒有排污水系統,污水都在地面上,蒼蠅、蚊子鋪天蓋地,這也是在非洲經常爆發瘧疾、瘟疫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有“熱帶大陸”之稱的非洲,當地平均氣溫在30度以上,就是不生病,人也感覺渾身沒勁,頭昏腦脹。在非洲工作的中國外交人員,還沒有沒發過瘧疾等病的人。而重要的是,一旦有病,當地缺醫少藥,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這些年,中國政府本著“以人為本”的方針,對中國駐外使館的條件做了很大的改善,使館的硬件和軟環境得到了徹底的改變。但是,使館畢竟是一個小環境,還有大環境是你避不開的。
非洲的交通、通訊都還非常不發達,一旦遇到事情,不能及時掌握、處理,也是一大難題。非洲是世界交通運輸業比較落后的一個洲,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大多數交通線路從沿海港口伸向內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特別是到了雨季,大雨一下就好幾天,路上堵塞進出都不方便。
在非洲,你還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獨。大多數的人都是夫妻兩地分居。在幾內亞大使館,怕出危險規定晚上7點半以后就不能出去,即便出去也沒地可去。在大使官邸,劉玉坤最多的娛樂時間就是看書。對于這些外交人員,業余沒有什么娛樂也是個難題。
中國政府為改善外交人員的家庭生活,現在允許一定級別的外交人員家屬孩子可以隨行。可是,對于駐非洲的中國外交人員來說,有個實際的困難,外交人員實行輪流制,待幾年換一個地方,家屬去了,勢必要中斷自己的工作,那以后回國工作怎么辦?特別是孩子,孩子大多都在上學的年齡,到非洲去哪里上學呢?所以大家在感謝國家的想外交人員之所想之余,大多只能“維持現狀”。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