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中意外猝死的24歲大學生王硯剛的父母狀告吉利大學一案一審落判。今天上午記者獲悉,雖然王硯剛并非吉利大學的學生,但海淀法院經審理認為,王硯剛與吉利大學之間已形成雇傭關系,因此判決北京吉利大學賠償其父母34萬余元。
2005年10月,王硯剛代表吉利大學參加了2005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暨第六屆首都高校馬拉松挑戰賽,當他行至中國地質大學附近時,突然暈倒,經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隨后王硯剛的父母將吉利大學告上法院。在開庭時,雙方都認可王硯剛并非吉利大學的在校注冊生,但他代表吉利大學參賽是否與吉利大學之間形成了雇傭關系,成為雙方當事人在庭上爭議的焦點問題。
對此海淀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首都高校馬拉松挑戰賽規程的規定,該項賽事的報名工作是以各院校為單位,由各院校統一組織實施的。由此可見,在王硯剛是否代表吉利大學參賽的問題上,吉利大學享有最終的決定權,對此王硯剛完全處于一種接受學校安排支配的從屬地位。然而根據賽事規程,取得較好名次的參賽院校將獲得獎杯、證書等榮譽并有相應的物質獎勵,而吉利大學通過參加馬拉松挑戰賽在獲得物質獎勵的同時也能夠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從這一角度出發,王硯剛參加比賽所付出的“勞動”是為了吉利大學的利益。
另外,王硯剛父母向法庭提交的相關材料可以證明,王硯剛曾經多次代表吉利大學參加各種比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賽前的訓練準備也都是在吉利大學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的。據此法院可以認定吉利大學為王硯剛參加比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而王硯剛代表吉利大學參賽是連續性的,而且是以完成比賽取得成績為目的的。因此吉利大學與王硯剛之間已形成了雇傭關系。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張蕾、范靜、王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