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惡搞’的人,有的懷有惡意,有的只是圖痛快,但都造成了消極的社會效果。”在光明日報8月10日召開的“防止網上‘惡搞’成風專家座談會”上,與會者圍繞網上“惡搞”現象進行了深入探討。
何為網上“惡搞”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認為,“惡搞”的現象可以追溯到很多年以前,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把偉人的詩詞“萬水千山只等閑”改成“萬盞千杯只等閑”,讓人難以接受。
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明振江將軍說,該廠拍攝的影片《閃閃的紅星》就被“惡搞”成了網絡短片《閃閃的紅星潘冬子參賽記》。在長達9分36秒的短片中,所有的畫面都出自《閃閃的紅星》,其中對白、配音被完全篡改。更不能容忍的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片頭變成“八七電影制片廠”,小英雄潘冬子變成了一個整日做明星夢希望掙大錢的富家子弟,潘冬子的父親變成了地產大亨,潘冬子的母親則一心想參加“非常6+1”。短片制作粗俗低下。
光明網負責人張碧涌從字意上對“惡搞”進行了剖析。他認為,“惡搞”的關鍵是“搞”,“惡搞”的對象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比較有名的人或物,如雷鋒、董存瑞、《閃閃的紅星》、福娃等。除了主旋律影片被“惡搞”外,英雄人物、古典名著、標志性圖像也被“惡搞”。有人在網上“惡搞”、編造了雷鋒的所謂“20條死因”。有的說,雷鋒是因為幫人太多累死的,還有的說是看了網絡笑話笑死的。《西游記》在網上被“惡搞”后,豬八戒變成了勤奮刻苦深受女孩子喜歡的形象。奧運福娃被“惡搞”成了2005年超女形象。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副所長李祖明說,目前,“惡搞”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包含文藝批評、商業斗爭、社會現實、戲謔搞笑、自嘲自娛、強人猛者等多種形式。
網上“惡搞”影響消極
為什么會出現網上“惡搞”現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陸士禎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與開放的環境和多元文化有關。第二,和傳媒方式的變革有關,精英傳播目前已經轉化為草根傳播。第三,要看到20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這一代人的特殊性,要分析他們的生存背景。第四,傳統教育現面臨挑戰。
明振江說,紅色經典本身是我黨、我軍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和再現,弘揚的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關于正義、理想、信念主題的深刻表達,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主流文化意識。紅色經典事關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安全,是不容褻瀆、踐踏的,也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曲解、顛覆和“惡搞”。
胡啟恒認為,紅色經典不容“惡搞”,優秀傳統文化也不容“惡搞”。我們的民族語言、我們的文明不容胡編。如果讓諸葛亮吃“偉哥”,林黛玉穿著三點式出來,我們國人的感情將會受到傷害。
張碧涌認為,“惡搞”對于正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廣大青少年來說影響更惡劣。如果大量的青少年天天在“惡搞”成風的虛擬空間里成長,接觸的全是離經叛道的表現方式和嘩眾取寵的傳播風格,他們就會把追逐無厘頭文化作為時尚,把叛逆、反傳統作為價值取向。
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深入分析了網絡“惡搞”的四個危害:一是把英雄人物變成小混混,甚至變成反面人物,結果等于告訴大家不要有理想信念,這是危害性最大的。二是誠實守信的美德在網絡“惡搞”那里沒有了任何價值,弄虛作假反而能夠取得轟動效應。三是連英雄都可以變成不好的人,這等于說當好人、當壞人都無所謂。四是把人家的東西拿來隨心所欲地編一編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創造。
明振江認為,網絡“惡搞”現象應該引起人們對當前文化環境的思考。我們處在文化多元的時代,解構主義大行其道,如何捍衛主流文化陣地?如何捍衛主流意識形態輿論陣地?如果我們沒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清醒的認識,不采取及時、有效、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這種“惡搞”之風將會愈演愈烈。
要防止網上“惡搞”成風
許耀桐說,網上“惡搞”擾亂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絕不可以掉以輕心。嚴肅的文化工作者不能沉默,對這一現象要大力制止。
胡啟恒明確表示,不只是在網絡上不容“惡搞”,其他媒體也要清除“惡搞”,這一點要旗幟鮮明。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都要去保護。我們需要創新,但是要在傳統基礎上創新,而不是顛覆原有的傳統文化。
中央外宣辦網絡局副局長彭波說,網上“惡搞”盛行,網站要負很大責任。有些網站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為“惡搞”提供陣地,甚至推波助瀾。網站既然對網上“惡搞”的產生負有責任,對于防止網上“惡搞”成風就有更大的責任。風從哪里來,必須在哪里滅掉,要盡快地把網上“惡搞”現象制止住。
捍衛優秀的文化傳統,應該怎么做?胡啟恒院士建議引導年輕網民們都來參與,大家一起監督對優秀文化傳統、革命傳統的“惡搞”行為,對它們進行聲討,從而創造一個清潔的網絡文化環境。
許耀桐認為,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構建網絡道德體系是當務之急。要確立評價機制,對好的和壞的網絡文化現象都要抓典型。一方面加強網民道德自律的引導,另一方面要建立網上監控、制約系統,使不良信息在網上無處遁身。
陸士禎說,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要用現代思維去挖掘傳統文化當中新的要素,去引領青少年一代繼承傳統。
李祖明說,我們應該反思當前的教育方式,反思傳統文化如何與時俱進的問題。小學生對厚厚的名著根本不喜歡,也看不懂,如果依照原著改編成連環畫或語言精煉的圖書,形式更活躍、插圖更豐富,孩子們也一定更能夠接受。
明振江表示,面對來勢猛烈的解構之風,硬性地壓制和封堵收效甚微。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地創造新的文化精品,才能有效地抵制這股風潮。關鍵是要拿出好的作品。特別是文化產品、精神產品生產單位,要創作、生產出更多的具有時代特色、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說,八一電影制片廠將繼續堅持主流文化方向,用健康向上的優秀作品來抵御不良文化尤其是網絡垃圾的侵害,用正搞、善搞反對“網絡”惡搞。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 藺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