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9日電 據信息時報報道,“廣東省人口與社會發展問題研究”課題組負責人表示,廣東目前已進入第四次單身潮,“未婚人口老齡化”與“離婚人口年輕化”并存,未婚率和離婚率逐漸上升,分別達到31.9%和0.53%。
文化越高離婚率越高
據了解,近期的一組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單身男女已經沖破百萬。該課題組在對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廣東省15歲及以上未婚人口達到2063萬,占同齡人口的31.9%,遠遠超出了10年前的23.8%。未婚人口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與年齡差異,其中男性未婚人口為1096萬,占同齡男性人口34%;女性未婚人口968萬,占同齡女性人口30%。65歲以上終身未婚人口比重,男性大大超過女性。
研究同時指出,廣東離婚率緩慢上升,經濟發達地區離婚率較高。15歲以上人口中,離婚人口數為34萬,占同齡人口0.53%,其中男性離婚高峰期在40~44歲之間,女性則在35~39歲之間,文化程度越高,離婚率越高,在相同的文化層次上,女性離婚率要高于男性。初步調查顯示,廣東的離婚率正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
“單身潮”乃全球趨勢
昨日,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左曉斯指出,目前的“單身潮”不只是中國的獨特現象,而是全世界的一個趨勢,國外亦有研究稱這種現象為“逃避主義”。廣東省作為我國東南沿海的發達地區,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生活節奏的加快,都是導致這一地區人們不愿選擇婚姻的主要原因。
此外,左曉斯還指出,現在的人們思想自由,“非婚內”的交往也可以達到過去人們對于婚姻的需要,如婚前性行為等,婚姻的必要性對于現在的人們已大大降低。
專家:不必太過緊張
“對于‘單身潮’現象,社會沒有必要過于緊張。”左曉斯指出,單身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選擇,而非“自身條件困難”。“單身潮”現象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必然的階段,一定時間以后社會自然會“回歸”到一個理性的層面,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
相關鏈接 前三次“單身潮”
新中國第一次單身潮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革命年代,很多人無暇顧及個人問題,還有一部分人是遵從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1950年5月,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國的離婚潮。
上世紀70年代末,第二次單身潮來襲。“文革”結束后,大批“知識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齡單身青年,其中主要是女性。因為很多男知青在下鄉時接受了當地的女青年,戀愛成家。可從大城市來的女青年卻很難接受當地的男青年,寧肯單身也不愿“下嫁”。
“第三次單身潮”(有部分學者并不認同這個時期的“單身潮”的說法)是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當時,追求自由、快樂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爆發,1980年《婚姻法》修改后,“感情破裂”這種很難量化定性的指標可以作為離婚的合適理由,離婚人口突然劇增。(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