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根據比賽的性質、熱門程度、中國運動員出場時間順序,我們有一個調度,在這些時候保持高度警惕,有情況及時處理。”“車輛是絕對充足的,白天有180輛,晚上有168輛。”
8月7日晚上6點,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北京市急救中心四樓,主任張永利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專訪。
救護車醫護人員:老百姓配了1005名,奧運配了800多名
“成功舉辦第29屆北京奧運會,是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北京的行動是最快的。”作為北京市應急委的專家顧問,閃淳昌參加了2005年7月的第一次全體會議,會上明確“平安奧運”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
“從申奧成功那天開始,我們120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做了7年。”這是張永利落座的第一句話。急救中心作為肩負現場搶救、運送傷患責任的部門,是北京應急系統比較重要的一環,早在7年前的那個白天,就拉響了戰備警報。
7年后,這個奧運城市的急救中樞,擁有了全國首屈一指的物資裝備。在急救中心樓下的大停車場上,泊著兩輛特殊的車。一輛是物資裝備車,是全國第一輛。它可以提供100人份的急救物資,在5分鐘之內趕赴現場。里面還有三頂充氣帳篷,可以實施戰地內的帳篷救治。車的后部還有個小的手術艙,可以展開并外拖40公分,在上面做一些戰地的小手術,包括氣管插管、清創縫合等等。
另一輛是通訊指揮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車上除了本身帶有的攝像機和其他通信裝備,還有個車載單兵設備。偵查員可以背著單兵設備,把5公里外的景象通過衛星傳輸到指揮中心。“這對戰地救護,特別是今后大的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能起到有效的救護。”張永利說,將戰地中可能出現的行車不便的災害現場傳達到醫務人員眼前,對提升救治水平、掌握第一現場信息都很重要。
國際標準的毯子也是必備的,分為紅黃綠黑四色,分別用于重傷、介于輕重之間、輕傷無大礙的、死亡四種情況。車里還配了檢傷分類卡,也是四種顏色,急救人員在現場分診,標識病人,等傷員送到醫院,接診的醫務人員便可根據顏色鑒別傷情。針對奧運會的一些特殊項目,一些特殊物質,例如兩米五長的擔架也已準備就緒。
“我認為,一個城市成功舉辦奧運會有個很重要的指標:在舉辦奧運會的同時保證城市的正常運轉,或把影響降到最低。”張永利說,北京市急救中心為了保證奧運會期間北京市民的急救不受影響,從其他二、三級醫院抽調1005名醫、護、司人員補充到院前急救隊伍中來,這1005名人員專門負責奧運會期間老百姓急救用車。為奧運服務的急救隊伍則有800余人,這里面包括急救中心的100多人,和從二、三級醫院抽調的700余人。
除了人員,急救中心也準備了物資庫。區別于樓下那輛物資裝備車上的100份可立即拉走的。這個急救物資庫的數量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萬分之一(約1600人)來準備,且可保證在一小時內運出。
“派車情況比以前好多了。”張永利說,急救中心對派車情況一直有記錄,老百姓在一段時間內需近距離(小于7公里)調車卻暫時無車可派的比例,奧運之前一直維持在7%~8%。進入奧運期間,連續4周的觀察記錄顯示,這一比例已降低到1%左右。“這是因為急救網站密度增大,相應叫車和派車的時間就縮短,奔往患者家的距離也短,這樣就好多了。”
車輛狀態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8月8日,20點。
一個項目——開幕式。
地點:國家體育場(鳥巢)。
詳情:內有9萬1千個座位,連演職人員在內將近12萬人。在這個點里面,有8個醫療站點,10個醫療觀察哨⋯⋯
這是顯示在一個大屏幕上的內容。從8月8日零點開始,當天的奧運賽況會顯示在大屏幕上以供調度。從張永利的主任辦公室往上三層,急救中心的七樓,是一個調度中心。“這是我們北京市急救工作的整個命脈和中樞神經,一定要反應靈敏并保持通暢,否則就會有很大問題。”張永利解釋道。
在這間百余平米的房間里,最顯眼的便是墻壁上三塊嶄新的電子大屏幕。右邊的兩塊大屏幕顯示著不同比例尺的北京電子地圖,最左邊那塊以列表形式呈列著數據。為了奧運會,這里幾乎換掉所有的硬件設備,包括計算機、服務器、大屏幕等,還編了一些新的軟件。
“奧運開幕前,在鳥巢設的是8個醫療站點加10個觀察哨,比賽期間會更多,各達幾十個。”張永利說,在8日那天的開幕式當晚,鳥巢場館中心區圈內的醫療保障車輛是43輛。
“負責場館的主要是中日友好醫院,他們的隊長叫什么、聯系電話多少、43輛車怎么布局,都會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張永利說。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調度中心會馬上調出該處的急救信息——
首先,增援的車輛在什么地方?急救中心在距鳥巢不足兩公里的306醫院擱了30輛車,其他醫療單位擱了20輛,共50輛車。
其次,車輛當前狀態如何?50輛車,加上急救中心的物資裝備車和通訊指揮車,每輛車都有GPS定位,車輛狀態在調度中心最右邊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知道該車是駛向事故現場、病家、還是醫院,或是待命站里。屏幕的電子地圖上標準著相應編號的車輛位置,右下角則以文字框標明車輛狀態。
鳥巢外的開幕式準備
為了奧運開閉幕式,急救中心的醫療小分隊已經訓練很久,隊員大都是年輕人,經得起“夏練三伏”。一頂充氣帳篷,標準充氣時間是10分鐘,通過訓練,隊員將時間縮短到八分半。
考慮到很多觀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賽場,急救中心又在一些特殊站點做了準備。北土城是地鐵10號線與奧運支線的換乘站,急救中心與地鐵公司協調好,在那里安排了3輛救護車值守,防止踩踏等意外發生。
與交管部門協調后,120急救車在載病人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奧運專用車道。張永利認為交管部門在特殊時期的人性化服務,也是人性化的一個標志。北京奧運期間交通的改善,則為醫療急救也提供了很大便利。
“我們也作了反恐、防核、防生化的準備。”張永利說。根據北京奧運場館情況,急救中心設立四個小分隊駐站站點。北區包括鳥巢等奧運主賽場、媒體新聞中心等,站點設在306醫院。有5輛車和近20人。這些人不做平常的院前急救工作,也不包括在為比賽服務的800多急救人員里,他們專門應對突發和恐怖事件。
東區包括使館區、工人體育館、三里屯酒吧街,防止有熱情球迷鬧事,東區站點設在武警總醫院。西區則是五棵松籃球館、老山小輪車、自行車、射擊場等地。最后是中央區,包括天安門廣場、大會堂、中南海這些地方。從7月20日開始,四個站點的小分隊都進駐了。
所有這些都只是開始。8月9日,奧運會正式開始,比賽項目增多,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等中國能奪金的熱門比賽,包括中美籃球賽這樣關注度高的比賽,就很特殊。不僅如此,熱門運動員,比如所有劉翔參賽的時間段,同樣特殊。“所以,根據比賽的性質、熱門程度、中國運動員出場時間順序,我們又專門制作了一個調度軟件,在這些特殊時候保持高度警惕,有情況及時處理。”張永利說。
急救中心的醫生分班次值班,除手機通知外,他們還有個800兆赫茲的無線呼叫臺。“雖然醫生值班制,但也是隨叫隨到。另外,每個班次的車輛是絕對充足的,白天有180輛,晚上有168輛。”張永利說。
與以色列急救隊伍交流
去年6月份,在大興體育場,北京市急救中心與法國的急救隊伍,進行了一次演習,模擬看臺坍塌,還請來電影制片廠的化妝師對傷員們進行化妝。
以色列也在交流的隊伍中。“以色列是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常年處于戰亂威脅,他們對于急救的有效組織非常有經驗。”回憶起與以色列急救隊伍的交流,張永利顯得十分興奮。對方的急救隊伍展示了大量突發事件照片,通過照片對北京市急救中心進行講座交流。
“他們長期經受這種特殊狀態,積累了大量經驗,養成了一套急救現場的系統。”張永利介紹道,這套系統包括志愿者的召集,辨認傷者,死者身份確認,在最短時間內召集醫生,如何開辟有效的綠色通道等。在以色列的每家醫院,都有一個簡單的綠色通道。盡管國內的醫院里也不乏這樣的通道,但對于通道平時怎么用,戰時哪些地方開始戒嚴,哪些地方不讓進車,哪些地方只準急救車走,就沒有對方規定得系統與細致。
模仿以色列急救隊伍的小手冊,北京市急救中心也做了一個《醫療應急救援工作手冊》。在這本巴掌大的活頁小冊子上,列出了針對奧運會的一些急救基本內容。聯系電話、急救流程、疏散方式、防核生化、防爆等處理手段,都在里面標出。
小冊子的后半部分,分科列出五個類別的醫療救治基地的詳情。按照北京市各醫院的優勢科目,燒傷、創傷、放射病、中毒及化學污染、傳染病五類疾病都分別有各自的接受單位。各類別、各醫院的接受能力,即床位數量也都清楚標明,以便調配。
“這個冊子是用特殊材料做的,防雨、防汗、防血跡滲透。我們急救人員是在露天工作的,小冊子總是翻,容易折皺,汗、雨、血也容易把它洇掉。”張永利說。
下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倫敦也和北京市急救中心進行聯系,并慷慨贈與許多準備材料。這些材料上的內容,大到團體操、音樂會、煙花場合的處理方式,小到救護車怎么擺,東西怎么擱,標志怎么立的細節。還有一本書專門用來教救護車司機的駕駛事項,在特殊交通情況下如何應對。
“這都是他們多年的積累,跟國外的交流讓我們擴大了眼界,對我們提高急救,與國際現代化急救水平接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張永利說,到8月19日,倫敦急救中心還要再返北京,一是傳道,二是取經。
希望保留的奧運財富
在急救中心的調度中心,正對大屏幕的是負責調度的電腦與電話。15名接話員的位置緊挨著調度電腦,分成幾排在房間里一字排開。對于120電話接聽,本來有一個電腦分流軟件,撥120后,電腦自動語音答復“要救護車請按1,咨詢請按2。”
“說實話,在平常的時候打商業電話摁1、2可以忍受,但在生病萬分焦急的時候,或是神志不清時,撥出120都很勉強了。”張永利說,在煤氣中毒,安眠藥過量等情況下,病人神智處于朦朧狀態,這時再讓他摁1摁2,是很不人性化的做法。從去年開始,120對此分流軟件進行改造,抽調15名話務員,取消電腦分流。人們拿起電話撥120,立即就是人工接聽。另外,從8月8日開始,這些話務員還承擔著外語咨詢的義務,他們大都是志愿者,包括老外交官、外語編輯等,提供了8種語言服務。
張永利認為,奧運期間的一些制度,雖然是戰時狀態制定的東西,但如果有益,應該變成長效的機制。這次因為奧運,除了急救中心的100多工作人員,各醫院也調派了龐大急救隊伍,張永利想以后也能每年召集各醫院的這些參與急救的同志。因為每個醫院都有救護車,也有相應的急救隊伍,并不需很大的投入,每年做一個三五天的培訓,溫故而知新。除了數量上的增加,急救人員素質和水平也因為備戰奧運得到提升。“如果這樣,北京今后就會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急救隊伍,這對于城市突發事件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實在是太重要了。”張永利說。
“挽救病人生命的確是個非常神圣的事。進行急救知識、避災、避險知識的培訓也同樣重要。”張永利說,如果有些孩子們,尤其是中小學的孩子們,有了避震、避險的知識,在災害發生時能減少相當的損失。
北京一所中學在冬天的一次運動會上,一名學生在劇烈運動后突然停止心跳。一位老師因為經受過培訓,一邊打急救電話,一邊進行徒手心肺復蘇。“等我們趕到現場時,老師還在堅持做,我們在現場做了緊急處理,學生生命挽救了,而且恢復得非常好。”張永利談起這件事情,難掩贊許。但在一次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中,一個人暈倒后,周圍的群眾都不敢上前,這一方面是沒有急救知識,另一方面是一些制度的不健全,最后還是一個外國人上前做了口對口人工呼吸。
現在奔跑在京城的這支急救隊伍,在前段時間的汶川地震中也經受了嚴酷的考驗。地震中從其他醫院抽調的50輛車,這次又有很多服務于奧運。
急救中心從2005年開始,取消了全部醫院功能,專責院前急救。奧運期間,800多人專門負責比賽現場救助,1005人負責北京市民的日常急救,這種狀態將一直持續到9月30日。(嚴冬雪)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