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開幕式當晚,李寧手舉火炬,奔跑在鳥巢上空,點燃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的那一幕,舉世難忘。但鮮為人知的是,為了能符合點火方式的需要,不光是手持火炬的李寧經過了艱苦的訓練,他手中所舉的那支火炬,同樣是通過了特殊的鍛造,而且一共制造了3支。
這3支“祥云”火炬和普通的“祥云”火炬相比,究竟特別在哪里,又是怎么誕生的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奧組委的火炬技術顧問、中山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啟均。
特制火炬摔不滅
特殊的點火方式,也就要求特別的“祥云”火炬。作為“祥云”火炬的制造者,華帝股份為圣火傳遞生產了一共兩萬多把,因此黃啟均對“祥云”火炬的技術了如指掌。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是和華帝團隊進行了兩百多次艱苦試驗,并在10天內將相關的技術難題完全破解。
開幕式特制的火炬,和普通的火炬相比,主要在三個方面有所不同:一是大幅增加了排氣孔的面積和數量;二是增加了一塊隔熱擋板;三是增加了燃氣的容量。
據華帝技術人員回憶,在最后測試火炬性能時,興奮中的黃啟均童心大發,跟幾個伙伴打賭說誰也弄不滅他的火炬。“結果,幾個人搞得滿頭大汗,火炬依然熊熊燃燒。”最后是黃啟均用力過大,把一個還沒有完全安裝好的火炬的燃燒核心全甩了出去。但是,火焰還是沒有滅。黃啟均這才暫時放了心。
不光是技術特別,就連試驗的時間都很特別。為了能確保點火方式這一高度國家機密,從7月25日伴隨著緊張的開幕式點火演練開始的“祥云”火炬改造工作,黃啟均和華帝團隊每天都是凌晨12點開始工作,凌晨5點多結束。
排氣孔面積數量增加
開幕式當晚,李寧手舉火炬上升一段時間后,火炬的火焰曾有數秒似乎熄滅了,讓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其實,當時火焰是被風壓在火炬里面燃燒。據黃啟均介紹,這在點火演練中并不少見。
為此,他已經把原來火炬的排氣孔數量從400個增加到600多個,孔徑從1.2毫米增加到了1.5毫米。但開幕式當晚,還有類似場景出現,主要還是因為身在空中的李寧確實很難把握角度,未能將火炬的角度保持在最佳的30度角。黃啟均說:“在空中角度很難把握,稍微差一點火焰出來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李寧也是在上面做了好幾次調整才把火焰調出來的。”
鋼絲助李寧高舉火炬
由于李寧吊在空中時,身體橫著手臂根本使不上力。火炬980克看似輕,實際上在那樣的角度舉那么長時間是很難辦到的。在訓練的時候,李寧就笑稱,火炬看上去小,可是在他手里卻越看越大,3分鐘以后就受不了了。為此,華帝技術團隊想了很多辦法,最終是在李寧的手臂上吊了一根鋼絲,并在其手上安有一個特制的套,這樣即使不小心松手,火炬也不會掉下來。
任何可能出現的細節,都已被提前考慮在內。比如說,“考慮到李寧奔跑的時間比較長,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燃氣的壓力不會縮減而影響火焰的外觀,”黃啟均說,李寧手中的那把“祥云”火炬的燃氣容量比原來增加了7克,能夠燃燒9分鐘。
(陳 敏)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