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目睹國際籃球巨星科比、詹姆斯、姚明等人的表演,但曾洪濤只能在紙上寫著代號,記上他們犯規的次數等技術指標,卻無法欣賞比賽。
作為北京奧運會籃球項目比賽國內技術官員(NTO),比賽期間,曾洪濤擔任記錄員,負責記錄場上隊員得分犯規情況,并登記暫停和替換。身為籃球國家級裁判,曾洪濤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所學專業水利水電工程研究工作,與體育相去甚遠。他也是籃球比賽48名NTO中,唯一一名非體育專業博士。
平時看球賽會犯“職業病”
與志愿者及其他工作人員不同,技術官員工作時須穿組委會同一配發的藍色西裝。
曾洪濤說,到達場地后,他和同事要先更衣,然后調試相關設備。比賽開始后,就得盯著場上。
雖坐在場邊正中位置較好,但曾洪濤不可能欣賞比賽。場上局勢變化快,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工作失誤。為減少失誤,曾洪濤準備了一張白紙,先打草稿,然后再在記錄表上落筆。
常有臨場裁判將犯規隊員號碼報錯。“有一場比賽,裁判將9號打成4號,而此時4號并不在場上。”曾洪濤立刻與身旁的國際籃聯技術代表商議,并通過耳麥與記錄臺其他官員聯絡,確認無誤后才登記在案。
“應國際籃聯要求,記錄員一般是同一小組中英語最好的,以方便和技術代表交流。”曾洪濤說,離開崗位后,仍會處在比賽時高度緊張的狀態,腦子中還會出現比賽片段,而且看比賽時會犯“職業病”。
曾洪濤告訴記者,有一位負責技術統計查報工作的官員,結束工作坐在場邊觀看比賽時,仍在場邊大喊:某某隊員搶斷一次。
時間緊一天只吃兩頓飯
上午如果有比賽,曾洪濤6點半就得起床。按規定,技術官員須在比賽前1個半小時到場工作,兩個場次的技術官員互為“替補”,須同時從駐地出發。
最晚一場比賽安排在22時15分開球,待比賽結束,回到駐地已是次日凌晨。“得趕緊休息,第二天可能還有上午場任務。”曾洪濤說。
國內技術官員由組委會聘用,賽事組織方將費用一次性發放給個人。比賽期間,組委會不向國內技術官員供餐,曾洪濤和同事只能在籃球場找館子用餐。
“大多時候不吃了。”曾洪濤說,若下午或晚上接著比賽,時間緊張,他們就到休息室中吃一些水果充饑,比賽完成后再吃。開賽以來,曾洪濤一般一天只吃兩頓飯。
奧組委“欽點”的技術官員
多名業內人士證實,在全國選拔國內技術官員時,北京奧組委籃球競賽團隊,“欽點”了曾洪濤。
曾洪濤否認自己入選是“貴人相助”。他認為,一切都歸功于過去10余年的努力,“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小時候體弱多病,上大學后,所學專業與籃球無關,但出于對籃球裁判的愛好,曾洪濤鉆研籃球規則,并且上場當裁判,專業學習也沒有耽誤。1999年曾洪濤獲得一級裁判資格。又經3次努力,2005年,曾洪濤獲得籃球國家級裁判資格,“中間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除規則理論和臨場經驗外,業余時間,曾洪濤時常琢磨籃球裁判英語。他還在中國籃球裁判官網擔任裁判英語版主。他所參加的晉升國家級裁判考試中,英語成績均為滿分,后來參加2006年國際籃聯比賽規則和規則解釋的翻譯工作。
2006年入選籃球國內技術官員后,曾洪濤參加了開賽前的所有7次培訓。
“可能只有我一個人全部都參加了,”曾洪濤說,入選后仍不能肯定參加奧運會裁判工作,還要經過記錄臺工作、技術統計、殘奧籃球知識和臨場工作等科目考核,方能上崗。
“許多試題全是英文,”曾洪濤翻開發下來的自己的試卷,許多張試卷上得分一欄都寫著“100”(滿分)。
武漢大學開課“過道上都是人”
2006年,獲博士學位后,曾洪濤來到武漢大學工作。時逢校方征集全校通識課程選題,曾洪濤想到“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并向教務部門申報,校方很快批準該課程,并給予1萬元經費支持。
課程開設后,學生反應好,“過道上都坐滿學生”。曾洪濤說,每學期都有500多學生選修這門課程。
“很多大學生缺乏責任感和吃苦精神,”曾洪濤說,學生個人素質可能不錯,但沒有形成這些品質。而奧林匹克精神最能體現的,恰恰是這些東西。
“有些老師認為我不務正業。”曾洪濤說,起初很多老師都覺得奇怪,一個工科教師怎么能開設這樣的課程。但后來學生的好評,讓他們的態度轉變,這門課程成為武漢大學每學期的保留“劇目”。
9月份開學后,曾洪濤將繼續走上講臺,開講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多了一次奧運會裁判經歷,相信課能講得更好”。(段修健)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