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少使用“痛失金牌”這樣的字眼,少點悲情,而應多使用祝賀獲得銀牌、銅牌這樣的措辭,多些喜悅。如此既能淡化金牌情結,也可減輕對選手在情感上的傷害
看了幾天奧運比賽,一個說法始終在腦際揮之不去,如影隨行,那就是:“痛失金牌”,譬如說,“痛失首金”的杜麗,“痛失金牌”的朱啟南,等等。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都如此這般異口同聲。聽得多了,除讓人生出一絲惋惜、遺憾之“痛”外,也覺得膩,更覺得不對味兒。
“痛失金牌”隱含“先入為主”、想當然的邏輯。何謂“痛失”?金牌本非你囊中之物,何來“痛失”!“痛失”說,其內在邏輯是,這塊金牌本應該是我的,如今未能獲得。問題是,“應然”不是“必然”,更不是“已然”。競技體育不論資格,不講名氣,一切以成績論金牌。比賽沒有結束,不到分出勝負之時,誰也不敢打保票金牌誰屬,除非是自己跟自己玩。這正是競技體育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因此,對奧運金牌而言,只有獲得沒有所謂“痛失”。
“痛失金牌”還是一種很主觀的感性判斷,未必完全符合當事人真實的內心情感。拿這種“很主觀”的詞語去描述去形容當事選手,可能并不恰當,甚至有將選手的復雜內心簡單化而令外界誤解。有媒體這樣寫道:“痛失首金的杜麗淚灑當場”,“痛失金牌的朱啟南三次落淚”云云。其實,這只是旁觀者的觀察判斷,給人的“錯覺”是,杜麗和朱啟南都是因沒獲得金牌而落淚(或許其中有此因素),但這未必完全符合當事選手的真實情感。奧運會射擊冠軍張山就不大認同此類籠統說法,對于朱啟南的哭,她認為不是因痛失金牌而哭,而是一種釋放;而杜麗的哭,她認為不是被網友逼哭的,而是為自己而哭,杜麗承受的壓力太大了———首金的壓力、主場的壓力、衛冕的壓力,一直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事實上,杜麗在接受采訪時,不斷強調的也是“我已盡力了”。可見,即使同樣是未獲得金牌后的落淚,也存在不同的情形,未必就是“痛失金牌”的結果。其中的復雜情感和個人體會,實在難用“痛失金牌”一語能概括之。
況且,對于奧運會這樣國際頂尖的體育賽事,能夠取得獎牌已屬不易,他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對像朱啟南獲得銀牌的選手,仍以“痛失金牌”來標識之,實在未必恰切,與此同時,這是否也暴露了媒體過分嚴重的“金牌”情結呢?尤值得反思的一個例子是:法國隊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在最后時刻被美國隊超越獲得銀牌,國內媒體報道時也采用了“法國隊痛失金牌”的調調,然而,布斯凱對此卻輕松地說:“失望?你是說我嗎?我的臉上寫著失望嗎?我可是奧運會的亞軍。”“我們站上了領獎臺的第二階,這是一種榮耀。”盡管法國隊此前也曾夸下海口要“給美國隊好看”,但他們哪里有“痛失金牌”的慘淡,分明是“獲得銀牌”的喜悅嘛!這種心態不但要得,而且更好地詮釋和體現了“志在參與”的奧運精神。
所謂“痛失金牌”,只是悲情式的扯淡。媒體還是少使用“痛失金牌”這樣的字眼,少點悲情,而應多使用祝賀獲得銀牌、銅牌這樣的措辭,多些喜悅。如此既能淡化金牌情結,也可減輕對選手在情感上的傷害。(柳塘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