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北京奧運會新加坡代表團旗手李佳薇隨代表團部分成員抵達北京首都機場,遭到眾多媒體的“圍追堵截”。圖為,李佳薇脫離“大部隊”在志愿者的護送下單獨登車后,悠然自得發(fā)信息。由李佳薇、王越古和馮天薇組成的新加坡乒乓球女隊目前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中國隊,其實力不容小覷。 中新社發(fā) 劉新 攝
|
8月2日,北京奧運會新加坡代表團旗手李佳薇隨代表團部分成員抵達北京首都機場,遭到眾多媒體的“圍追堵截”。圖為,李佳薇脫離“大部隊”在志愿者的護送下單獨登車后,悠然自得發(fā)信息。由李佳薇、王越古和馮天薇組成的新加坡乒乓球女隊目前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中國隊,其實力不容小覷。 中新社發(fā) 劉新 攝
|
中新社北京八月六日電 題:從何智麗到李佳薇 中國逐漸接受體育全球化
中新社記者 丁塵馨
這兩天,縈繞在北京空氣中使用率最高的詞是“北京歡迎你”。
另外一個詞是,“回家真好”。
今年奧運會,將是奧運會歷史上中國“海外兵團”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回家”。僅乒乓球項目,依照國際乒聯(lián)公布的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名單,男女各七十七名參賽運動員中,中國“海外兵團”人數(shù)就達三十九人,是歷屆奧運會之最。
八月二日,新加坡乒乓女隊的“當家花旦”李佳薇走出機場時,遭到中國記者的“圍堵”,她顯得有些不適應,而記者們更多只想一睹這位“乒壇美女”的風采,問到新加坡女隊與中國競爭的問題,也沒有攻擊性。
而關于李佳薇參加北京奧運會的報道,除了她與張怡寧是昔日好友今日對手外,就是她將摯新加坡國旗引領新加坡代表團入場了。
這樣的“待遇”,在十四年前,對于同為乒乓球海外兵團的何智麗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人都還記得,一九九四年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亞運會上,已改名的小山智利以昂然斗志和聲聲“喲西”,戰(zhàn)勝鄧亞萍奪得冠軍,遭致國人千夫所指。盡管之后幾年,她頑強地堅守在世界一流球手之列,依然不被中國球迷接受。
一九九六年,何智麗黯然退役。這一年,另一個幾乎被中國人淡忘的名字卻成為瑞士家喻戶曉的英雄,他也無意中打開了中國人面對“海外兵團”時緊閉的心門。李東華,原中國體操隊隊員,退役之后移居瑞士,又代表瑞士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獲冠軍。他“三次重傷,向生命極限挑戰(zhàn)”的勵志故事也成為了中國驕傲。
這時,隨著中國優(yōu)勢項目的發(fā)展,“走出去”的優(yōu)秀運動員越來越多,中國球迷開始面對并不得不接受這個現(xiàn)實。
固然,“站在對立面”的他們,給中國選手增加了不小的“麻煩”,但也正是他們,給效力國家該項目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促進,從而影響了這個項目在世界整體的發(fā)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競技體育高速發(fā)展的時段,不斷增長的實力和信心,使我們面對競爭時,學會更加從容和寬容。
今年初,韓國籍華人乒乓選手唐娜,因“改名”和“現(xiàn)在韓國是我的祖國”的言論傳聞,曾一度遭致中國網友批以“何智麗第二”的不滿評判。事后唐娜極力澄清和解釋,風波逐漸平息。不過,中國人依然習慣叫她“唐娜”。
八月六日,洛杉磯奧運會花劍冠軍、五十歲的欒菊杰入住北京奧運村,開始她全新的奧運之旅。這一次,這位當年的民族英雄是代表加拿大參賽。
其實,當大家得知欒菊杰將要出現(xiàn)在北京奧運賽場時,就沒有人去指責她新的身份,驚訝之余全是敬佩和祝福。她本身的行為早已超越了國籍的藩籬,向全世界解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正如她所說,“今天我能以海外華人的身份去中國參賽,與所有中國人一起分享奧運盛會的喜悅,這是我的人生,也是我運動生涯最完美的結局。”
她說,身為運動員,能夠在祖籍國參加奧運會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這也是作為“海外兵團”的華人運動員自身正在發(fā)生的轉變。同樣,身為同胞,能夠看到更多的優(yōu)秀運動員在自己的祖籍國盡興展示體育之美,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