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奧運村正式開村,日前,記者探訪當時拆遷戶現今所居的房子。圖為翻拍的奧運村改造之前洼里鄉龍王堂村的畫面。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
7月27日,奧運村正式開村,日前,記者探訪當時拆遷戶現今所居的房子。圖為翻拍的奧運村改造之前洼里鄉龍王堂村的畫面。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
中新網北京八月六日電 題:奧運村“前村民”的故鄉情結
作者 武鍇
在“鳥巢”奧運火炬點燃之前,楊德祿,這位北京奧運村的“前村民”,拿出爺爺曾經用過的一把舊木鉆,取火點燃了象征中國鄉土文化的“祥云”火炬,并學著最高女祭司瑪麗亞·娜芙普利朗誦太陽神的頌詞一樣宣布:洼里人自己的博物館開館!
洼里鄉地處北京城中軸線北四環附近,楊德祿是洼里鄉洼邊村的村民。六年前,北京開始在洼里建設奧運場館,洼里鄉村民整體遷出,如今,原址已成為奧運村和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在內的奧林匹克公園。
二00四年四月,北京市政府批準將洼里鄉更名為奧運村鄉,并成立了“奧運村地區辦事處”,所轄十二個社區,六十六個小區,十二萬常住人口。而洼里鄉作為行政單位則永遠消失了。
從小在洼里長大的楊德祿對洼里的一切難以忘懷,盡管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楊德祿搬離洼里后,他仍和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住在昌平的農家院里,不時回憶著過去的“洼里農民生活”。
二00六年,楊德祿用奧運拆遷補助款、洼邊村公有財產分紅和自己多年的積蓄,在自己承租的六百多畝土地上建起了鄉土博物館,用于復原和保存洼里鄉土文化。楊德祿夢想復原洼里鄉原貌,讓世界了解過去的“奧運村”。
楊德祿的博物館包括洼里形成和古跡、五十年代以后的洼里歷史、鄉土民俗、老照片、奧運與洼里等十個部分,其中光農具就陳列了三百六十多種、五百多件,從紡車、大車到砸蒜錘子、饸饹床子、鞋楦頭樣樣齊全,充分表現了農村生活的各種場景,形成一部北方農村的生活畫卷。
“這是我母親用過的洗衣服的棒槌,這是我爺爺做的三角凳,老榆木的,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楊德祿自豪地向來訪者介紹起博物館的老物件。
摔跤在洼里鄉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以前,洼里鄉有一支專業摔跤隊伍,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他們的身影。這是洼里鄉主要的娛樂和運動方式。洼里博物館里,收藏著當年那些洼里摔跤能手的照片及衣物。
楊德祿說,當年洼里人聽到奧運申辦成功時,載歌載舞慶賀奧運申辦成功;當自己的家鄉被定為奧運場址時,村民為了國家為了奧運,眼含熱淚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洼里人把自己的家園奉獻給了國家和奧運會。
楊德祿不避諱談到自己百年之后,洼里博物館將由兒子來繼續接替經營,繼續把洼里的鄉土文化發揚光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