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7日電 美國《僑報》7月16日刊發署名文章稱,奧運臨近,華人迎接和支持的熱情接近沸騰。對外國政要出席北京奧運會,華人不能“一廂情愿”。各國政要并非奧運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些嘉賓不出席,并不影響體育盛會的成敗。文章摘錄如下:
北京奧運臨近,華人迎接和支持的熱情接近沸騰。越是熱情高漲時,越需保持冷靜,防止感情代替理智,在認識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對待外國政要是否出席開幕式,出現了一些值得商榷的論調。例如,認為外國領導人出席的多少關系北京奧運的成敗,用領導人是否出席開幕式來區分該國是否對華友好,將領導人出席開幕式的數量作為衡量中國強大到什么程度的標尺等。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是全世界的體育盛會,其內容應當是體育比賽和體育表演。開閉幕式當然有盛大的文藝表演,但那是附加上去的,為的是添光彩。會間及其前后,賽場之外還有音樂、歌舞、戲劇演出和商業洽談活動,那些也是利用奧運盛會“搭便車”,不屬于運動會內容。至于政治,《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體育與政治無關”,重在發揚“公平競爭、重在參與、貴在榮譽”以及“更快、更高、更強”的進取精神,目的在于增進理解、友誼和團結,為建設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運會的主角只能是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官員、工作人員。當然,廣大觀眾也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各國政要,則是嘉賓,既非主角,也非一般觀眾。尊貴的客人當然是越多越好,但他們并非奧運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即使有些嘉賓不來,也不影響體育盛會的成敗。
既然奧運會的主要內容是體育比賽,那么檢驗其成功與否的指標,首先應是體育成績和體育精神,包括設置多少競賽和表演項目,多少代表團和運動員出席,成績如何,打破多少紀錄,奧運精神體現、發揮得如何?其次是奧運會的組織、安保、生活、接待、后勤保障等,是否令各國體育代表團和廣大觀眾滿意。
奧運會自古以來就是和平友好的盛會,主辦國要借此良機向全世界介紹自己,宣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建設成就,廣交朋友;各國參賽者和觀眾也借此機會到主辦國參觀旅游,結交朋友,增進友誼。這些也是衡量奧運會成敗的標準。
至于經濟盈虧,那是主辦國的事。利用奧運會開發商機,活躍經濟,那是“副產品”,與奧運會本身的成敗沒有關系。
中國政府提出“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三大口號,一方面是向國際奧委會作出莊嚴承諾,另一方面也是想乘機推進自身建設,向國際社會更好地介紹中國,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誼。
對外國政要出席北京奧運會,華人不能“一廂情愿”,需要設身處地替對方想一想。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何況國家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解釋得相當清楚,中國歡迎外國領導人參加北京奧運會,但按照國際奧運會慣例,這并不是由中國出面邀請,而是由各國奧委會出面邀請本國領導人出席北京奧運會。因此,即使外國政要不出席,也不存在拒絕中國邀請的問題。
外國政要出席奧運會首先是為了鼓舞本國運動員的士氣,其次是為了表達對全世界體育盛會的重視和支持,再其次為了表達對主辦國的尊重與友好。即使不出席,原因很多,情況復雜。至于是否有的國家不出席北京奧運是出于對中國不友好,筆者以為,需要慎重考慮。
作為政要名人,出席奧運會與否雖然會有政治影響,但這種行為本身并非政治措施。判斷外國政要是否友好,不能只看一時一事,需要多方面綜合觀察驗證。而且外國政要個人的言行是否代表整個國家和民眾,又是一個值得分析和驗證的問題。(方焰 作者系旅美華人評論家)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