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七日電 題:東西方文明對話:被誤讀的與被扭曲的
——訪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樂黛云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美國漢學家孟德衛將一五00年至一八00年之間中國與西方世界的交往,稱為“偉大的相遇”。因為在這三百年當中,雙方的交流“始終是雙向的”,對話是平等、和平的。中國人曾經友善地稱西方傳教士為“西儒”,歐洲也在十八世紀掀起一波“中國熱”。
在他看來,十八世紀及更早的時候,西方人以為中國人都是孔子的做派。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一書的插圖中,孔子雙手合什,身后是汗牛充棟的典籍,一幅溫和、賢明的學者形象。但進入十九世紀后,“歐洲對中國的贊頌,終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幻滅!蔽鞣皆浟餍械囊环嫛渡衿娴牟鑹亍,“惡意描繪”中國人的形象:一張邪惡的面孔,拖著長長的辮子,留著長長的指甲。“毫無疑問,這兩種形象都扭曲了中國人的原貌!泵系滦l說。
令人不安的是,時至今日,這種“惡意描繪”依然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卡弗蒂,近日發表了一番駭人聽聞的言論:“在過去五十年里中國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幫暴民和匪徒!
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樂黛云在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說,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知識界流行的一個名詞叫“政治正確”,它不是指持什么樣的政治立場,而是一種在公共領域拒絕各種歧視的話語姿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公眾人物的CNN主持人說出這樣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話語,可見中國在西方世界仍然面臨被誤讀與被扭曲的處境。
誤讀是指一種文化在解析另一種文化時出現的錯誤理解和評估。樂黛云說,誤讀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無意的,不同的意識形態、相異的文化背景或粗疏都可以是造成誤讀的原因。當中國文化在西方被普遍誤讀的時候,整個中國的形象也必然遭到扭曲。
最近,圍繞奧運火炬的傳遞,中國與西方所呈現出的相互不理解乃至被一些學者稱為“文明的沖突”,是一次東西方文化碰撞的集中體現。樂黛云說,長期以來,發達世界習慣于“西方中心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審視周圍的世界。以一種平等的心態去理解其他文化,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在她看來,目前的西方文化體系需要找到一個參照系,一個“他者”,以便用一種“非我的”、“陌生化”的眼光來重新審視自己,突破過去的“自我設限”,尋求新的發展!笆聦嵣希芏辔鞣接羞h見的學者早就意識到這些問題,并進行了反思!睒拂煸普f。
“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在掙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之后,也急需在新的基礎上,在與西方的平等對話中,更新自己的古老文化傳統,完成自己的文化現代轉型!睒拂煸普f。
她認為,西方應校正對非西方文化排斥、輕視的心理。同時,中國對本民族文化的復興也不應是一種封閉排外的文化“復歸”,不能認為過去一百多年來中國對西方文化的吸納是“文化歧途”。
樂黛云說,奧運會本來應該是一次古老的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良性互動的絕佳機會。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競爭、拼搏、開拓、進取、重視個體、尊重科學等要素構成了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與核心,這使奧林匹克運動染上了濃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隨著奧運精神的普及,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各國文明與文化集萃、對話與交往的論壇,成為全球文化多樣性與差異性互補共存的平臺,尤其是成為東西方文明交融與互動的平臺。
已過古稀之年的樂黛云,目前正在主編《跨文化對話》叢刊,希望以此推動東西方文明的平等對話。她表示,東方和西方不是兩條并行軌道的列車,各自向前飛奔,永無相會之日,而是在碰撞和交叉中,不斷增進相互了解。正如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生前所說的那樣,不同文明之間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