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二日電 題:手機話費風波再爆電信業深層矛盾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本以為會好評如潮,結果卻批聲一片。五月份北京移動和北京聯通降價方案引發的風波,從某種程度上暴露出電信業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和深層矛盾,也為更進一步的電信改革提供了理由。
五月初,北京移動和北京聯通先后公布了新的資費套餐。平心而論,新套餐相比原來的資費有所降低:用戶訂制接聽套餐,話費接近單項收費;全球通的資費也降了將近一半。在北京高居不下的資費史上,這確實是前進了一大步。
而民眾對此的反應,卻和管制機構與運營商的初始設想南轅北轍,“五月降價”距離公眾的心理預期仍然相去甚遠。媒體質疑,套餐使降價看起來更象一場促銷,而老百姓希望直接降低資費;還有用戶抱怨,降價只針對高端客戶,而且未觸及到呼聲已久的單向收費和取消月租費。
處于風口浪尖的北京移動盡管沒有出來公開辯解,但是有工作人員在私下表示了委屈。除“不想降”的心態外,運營商即使想降,也“不敢降”。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室主任王學慶說,發改委和信息產業部都在北京,監管非常嚴格,因而全國各地手機資費開打價格戰的時候,北京卻風平浪靜。王學慶沒有指出另外一點,作為大型企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大股東仍是國家,國資委也是其主管單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國資委考核的項目之一,這意味著移動和聯通不可能惡戰到底,而是要維持均衡。王學慶指出,北京移動和北京聯通一直維持百分之十的差價。也有學者指出,北京市場話費高,正是因為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還不充分。
正是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電信價格的形成始終不是由市場來決定。一九九八年和二00二年,單向收費已經兩次被提到日程,但是都未實行。二00二年單向收費的消息傳出后,引起中移動和中聯通在香港股市的大跌,當時的信產部部長吳基傳指示,單向收費兩年內不動。
在本次宣布降價的程序上,細心的人可以注意到,新方案是由信息產業部宣布的,而不是企業自已。在過去幾年的電信資費改革里,政府定價已經漸漸向企業自主定價轉變,政府實行上限管理,但套餐的推出都要經過審批,“核準制”只是將來的目標。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資費下降是大勢所趨,五月份的方案只是初步的,未來會有更多降價,但終究要在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取得平衡。
目前,中國移動又宣布了在全國范圍調整國際漫游。而另有消息,北京移動和北京聯通的長途漫游資費降價方案也在審批當中。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指出,實際上,現在手機長途話費和本地話費的成本區別已經不大。
由于成本的降低和業務的增長,更多降價已在情理之中。但是上半年的風波卻提出啟示: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利益均衡需要重新的考量,市場有待引入更多的競爭,監管方式有待引入更多的創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