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到2010年,全世界的雜交水稻面積能擴大十倍”
中國新聞周刊:比起日本的超級稻育種,我們晚了10年,為什么能后來居上?
袁隆平:為什么他們搞不成功呢? 主要是技術路線沒走對,高新技術沒有常規育種做基礎是不行的,實驗室里搞不出新品種,電腦里也種不出水稻,日本那個超高產的物種形態是電腦設計的,而我們來源于實踐。
中國新聞周刊:怎樣保持我們在雜交水稻領域內的領先地位呢?
袁隆平:分子技術發展的很快,我國又相對落后,很可能人家就超過我們了,這是我很擔心的問題。保持領先,國家支持是一方面,核心還是科研人員保持自由活躍的思想,要會動腦筋,有創新思想。現在很多人沒有沖破禁區的勇氣,主要是名利思想太重,把名利看淡一點,就不會怕失敗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接班人應該是什么樣的?
袁隆平:我最大的特點就是總也不能滿足,不滿足的動力是什么,我可以告訴你是事業神圣什么的,好像也不盡然,也許這就是一種天賦。接班人有這種天賦很重要,此外他還要聰明,要善于開動腦筋,發現問題;要有淵博的基礎知識。
他還要有實踐經驗,要能下到田里面去。書本上的東西要懂,但我們不能被書本給束縛,要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實踐得來的結果。
中國新聞周刊:據說,除了超級稻,你人生的另一個目標是把雜交稻推向全世界,現在情況怎么樣了?
袁隆平:目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都在推廣雜交稻。比如越南,雜交水稻使其平均水稻單產增產40%。由于越南大力推廣雜交水稻,它已經從水稻進口國,變成為亞洲僅次于泰國的第二大米出口國。
目前,全世界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是150萬公頃,我希望到2010年,能擴大十倍,每畝增產20%,就能增加3000萬噸糧食。
中國新聞周刊:轉讓雜交水稻技術,要不要收費?如果你的目標和知識產權矛盾了,您選擇哪個?
袁隆平:我是一個完全沒有商業頭腦的人。現在,國家提出了“種子外交”,把雜交稻作為一個援外項目,我覺得是個雙贏。我們通過無償支援雜交技術,為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做出我們的貢獻,幫助當地免于饑餓。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文曄)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