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十三日電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在其最新經濟評論文章“中國降低商品消耗”一文中表示,近年來在推高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方面,沒有其他經濟體的影響力比得上中國,但中國領導層最新決策表明,中國經濟將出現重大轉折——由高消耗增長模式轉向低消耗增長模式,而這樣的戰略不僅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對于全球經濟也是一個好消息。
統計數據顯示,二○○五年中國在全球工業原材料用量增長中所占的比重令人吃驚,其中鋁實現百分之五十的增長、鐵礦石百分之八十四、鋼品百分之一百零八、水泥百分之一百十五、鋅百分之一百二十、銅和鎳更是超越三倍增長,中國已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銅、鎳和鋅消耗國。顯而易見,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一種以工業生產為主導的“重消耗大宗商品”模式,由固定投資和出口兩個板塊推動著。然而,就在很多人認為這一趨勢將會無限期繼續下去之際,中國領導層卻果斷作出引導經濟“低商品消耗”的增長模式。羅奇分析認為,此舉可能對中國經濟的成長特質帶來強烈沖擊,并對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羅奇解讀中國政府最新頒布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認為,該計劃強調經濟將從以投資和出口為主導的增長模式,向更大程度靠消費拉動發展的模式轉移。他指出,未來五年中國GDP增長為百分之七點五、到二○一○年每GDP單位的能源消耗量減少兩成等,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經濟關鍵性的再平衡進程已經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