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電 題:且觀中國宏觀調控下一步
中新社記者 于晶波
盡管中國官方依然用“高增長低通脹”這一六字短語來形容當下經濟,但卷土重來的投資過熱舊癥和產能過剩新疾正令宏觀調控路線圖變得復雜而難以抉擇。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月度形勢報告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一萬八千零六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增速也較去年同期加快了三點九個百分點。
在固定資產投資對外呈現向上曲線的同時,國家發改委卻不得不在短時間內連發數道“令牌”,宣布對產能過剩行業進行集中調控,而產能過剩所留下的“后遺癥”和近期低迷的物價走勢則雙雙被經濟學家視為中長期通縮壓力的重要推手。
此間部分經濟學家并不掩飾他們當前的憂慮,大膽預言短期投資反彈壓力與中長期通縮壓力攜手登場,無疑將對政府的調控平衡術形成前所未有的考驗。
而此間媒體亦是用“冷熱迷局”來表達他們的種種困惑,更有學者直接流露了對“宏觀政策無所適從”的擔憂。
一邊熱,一邊冷。以經濟常識觀之,新的投資升溫無疑將對治理產能過剩產生更大的壓力。
而不容回避的是,當時間指針指向“十一五”的開局之年,當始于二00三年下半年的宏觀調控即將迎來三周年之際,以均衡調控思路擔綱調控主線的中國正面對日漸復雜的經濟運行圖譜,更須在調控的松緊、張弛之間拿捏合適的力度和方向。
盡管情勢復雜,但以總量微調和行業精準調控為開場,中國調控當局已于第二季度展開了密集的政策攻勢,施以“壓”字訣。
面對新一輪投資過熱,除了央行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外,五部委亦緊急叫停了打捆貸款,傳遞了明確的緊縮信號。
對于非理性“瘋漲”的房地產行業,中央亦再出調控新招“國六條”,精準打擊囤房等哄抬房價行為。
以目前情況看,總量型的緊縮政策已“戰果”初成。四月份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已較一季度有所回落,這使得政府再出總量型緊縮政策可能性大大降低。
相較而言,短期經濟過熱風險更易化解,而尚未破題的中長期通縮風險則更須調控當局做足“功課”。因此,在當下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調控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宏觀調控下一步走向已顯得至關重要。
事實上,數周前央行“非對稱性”調整貸款利率便已顯露“刺激消費”之遠慮,相信中國調控當局已經意識到,擴大內需、防范通縮實為中國經濟長期命題。
可以預見的是,已繃緊調控之弦的中國經濟前途仍不乏變數。如何做到進退有方,平衡有度,尚需調控當局審慎抉擇及長遠考慮,而宏觀調控的下一步亦引人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