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侵權:傷及民族創新精神
荊州市版權局辦案人員鄒結勇說,網絡侵權的基本特征是盜用他人產品、作品,用以非法牟利,由此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網絡侵權損害權利人的利益,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網絡產品屬于高科技產物,相關權利人為此付出了很高的研發成本,應該受到法律保護。但一些人卻私下“拿來”,借以發財。這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可惜一些人對此“習以為常”,不覺得盜版有什么不妥,甚至認為占了“大便宜”。涉案的陸某等人也是網絡游戲愛好者,他們發現“商機”以后,開始盜用他人產品獲利。其中部分人員明知這是侵權行為,但為了追求“成就感和巨大的利潤”,不惜損害權利人利益。
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侵害知識產權是對法律的褻瀆,也有損我國形象。我國的市場經濟正在逐步完善,少數不法分子在侵權獲利時,絕沒有想到他們在破壞社會的誠信。不法分子滿足了私欲,國家、社會為此卻付出了難以用金錢衡量的代價。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一位教授說,網絡侵權等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不僅僅是侵權獲利那么簡單。所有產品、作品都是科技創新、知識創新和智慧創新的結果,盜用行為表面上看是偷懶、耍小聰明,長期下去,勢必扼殺發明人自主創新的動力和信心,不利于民族科技的發展。
打擊侵權:監管面臨重重困難
據介紹,網絡侵權在一定范圍內呈“泛濫”之勢,對其監管也面臨重重困難。
荊州市版權局辦案人員昌濤說,網絡侵權處于虛擬空間,證據轉瞬之間即可能被毀掉,取得有效證據很困難。而且,不法分子會不斷更新作案手段。這都需要監管人員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技術手段。目前,他們感到“差距很大,儲備不足”。在這次辦案中,由于技術設備簡陋,他們必須向其他部門尋求支持,還要從廈門請專家相助。
此案中的不法分子能“大搖大擺”到當地電信部門租用網絡設備,從事不法活動,網絡運營商及有關部門在加強資格審查和監控方面,有失責之處。在辦案人員前去查扣設備時,有關部門還大倒“苦水”:客戶租用網絡從事什么活動是其商業秘密,我們無權干涉。“比如,客戶裝了一部電話,可打電話說了什么,我們可管不了!”
辦案人員鄒結勇說,倡導守法辦網、文明辦網,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侵權網站都是“掛牌經營”,很容易識別,因此對玩家要加強引導。“封殺”侵權網站,就是在為保護知識產權作貢獻。當然,網民也要提高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發現侵權行為,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張志峰)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