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三月,Google艦隊航向臺灣,臺灣第一位登艦的戰士為簡立峰博士。他來自臺灣“中央研究院”信息科技研究所,是首位發表搜索技術論文的華人。“我們都希望臺灣軟件業能和IT產業一樣,展現令人激賞的實力,”李開復和簡立峰強調。
優秀學生不保證被錄取
目前擔任Google臺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的簡立峰表示,想要登上Google艦隊的優秀工程師很多,但是Google嚴謹的審核流程卻讓許多年輕的臺灣軟件工程師鎩羽而歸,一個多月來,二十多位臺大優秀學生都沒有成功登上艦隊。
而流傳甚廣的Google考題,許多想成為Google人的學生看過后表示,“他們的題目很奇怪,和我們以往接觸的題目都不一樣。”另一名接觸過Google考題的臺大優秀畢業生也說:“太難了,不敢去嘗試。”
但也有臺灣IC設計大廠的高手對Google的工作躍躍欲試,“Google來臺灣是好事。”一位資深工程師表示。同時他們也期待Google能帶給產業不同的思維,光是面試的傳言就已經造成小小浮動,攪起科學園區里科技人的好奇心。
簡立峰表示,Google找人很公正,絕對沒有關說這種事情。大家都是在在線投履歷,Google人也不知道誰要面試誰,面試后的紀錄都很清楚,面試完后,主考官都要將流程用四百到五百字寫出來,以后都可以查,“像開復介紹我去Google后,就對我說:‘一切靠你自己啰!’我也是從寄履歷開始的。”
自從Google在臺灣開始找人以來,目前通過Google考試的人不多,曾在美國念過書和參加過國際比賽的人比較容易通過考試,因為這些人在申請學校時,就已經走過一遍這樣的流程,他鼓勵考過的人絕對不要灰心,歡迎再重考。
Google怎么找人?流程是什么?如何可以登上全球頂尖的艦隊和一流人才共事?
簡立峰說:“我總共過了十一關,整整面試了七個小時才結束。”簡立峰是在美國加州Google總部接受面試的,全程以英文進行,從上午九點多開始,要離開時,已經下午四點多了。這中間還包括和李開復吃了個午飯。“那是一邊考試,一邊吃飯,”簡立峰笑著說。
“那一天里,我大概回答了兩百多個問題,各種問題都被問到,因為我的位置和技術、管理都相關,所以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被問到了,”簡立峰表示,十一關來自不同部門的副總裁,也有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如人工智能大師。在Google,“技術強調深度,管理強調寬度。”
Google找人的過程漫長,“每一個可以進入Google的人,面試后的檔案都有厚厚一迭。找人,找到對的人,公司之后就很省事。優秀的人會互相良性競爭,讓公司充滿創意與創新。”
簡立峰說,像關于臺灣招募的事情,他和加州的同事們一起在在線討論,因為時間晚了,他決定先睡一下。沒想到早上起來,已經有一百多個討論,一切事情都已經規劃好了,定了案,根本不必他從頭想到尾。“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Google還沒有fire掉任何人,雖然找人的成本花費不低,但絕對值得。”
網絡是全球相連的,Google是一個最全球化的產品,也是一個極為全球化的公司。它沒有區域性辦公室(regional center)的概念,少掉迭床架屋的組織架構,Google從加州總部發號施令,全球各地,只要有兩、三個優秀人才,就能變成一個Google研究單位,就可以一起工作。
平坦世界的新型態工作者
簡立峰說,目前雖然臺灣Google人并不多,但是他卻覺得他有一百多個同事,“IT在日本,財務在北京,PR由總部決定,我每天參與臺北、加州、北京的項目,研究的工作和以前差不多,但最大的改變是要學會和其它地方的人synchronization(同步)、同時工作。”簡立峰說。
Google的工作模式把地球都縮小了,在任何地點時間都可以找到Google人。而“平等、客觀”的Google,是全球人才內心深處最向往的新世界。(臺灣《數位時代》雜志;作者:龐文真)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