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臺“行政院”為貫徹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政策,于日前公布配套措施,加強對兩岸經貿的控管。政黨輪替六年以來,臺灣經濟表現已自蔣經國時代的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末,陷人民于痛苦之中。各方原預期陳水扁善變,元旦宣布的“積極管理”兩岸關系,很可能三不五時會改變主張;然而“行政院”采取了“積極管理”配套措施,不僅令陳水扁的兩岸政策無轉圜余地,更讓臺灣經濟雪上加霜。
臺灣經濟表現與亞洲其它三小龍比較,我們選擇簡單、統計數據較完整,而且比較客觀,又為大家所熟知的經濟成長率、每人生產毛額(GDP)、出口增加率與出口金額,四項指標來評比。政黨輪替以來已近六年(2000至05),故經濟成長率與出口增加率,也以蔣經國逝世前六年的平均每年增加率,與其它三小龍比較;至于每人GDP與出口金額,則以陳水扁執政的最近一年(2005),與蔣經國逝世前的1987年來比較。
在蔣經國執政的最后六年,即1982至87年,臺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為8.6%,僅次于韓國9.6%,居四小龍第二位,香港7.6%排第三、新加坡僅5.6%,居四小龍之末。但1987年每人GDP,香港則高達8,878美元居首、新加坡7,404美元居次,臺灣5,291美元居第三,韓國3,275美元不僅居末位,而且與第三位的臺灣每人GDP相差近40%。
1982至87年平均每年出口增加率,臺灣高達15.5%,高居四小龍之首,韓國及香港均成長14.2%,同居第二,新加坡僅增加5.3%,居末位。至于1987年出口金額臺灣高達537億美元居四小龍之首,香港與韓國為485億美元與473億美元,分列第二與第三,新加坡僅287億美元居末位,僅及首位臺灣出口的約一半。
臺灣在1982-87年,出口金額與出口增加率排四小龍之首,經濟成長率第二、每人GDP第三,較香港僅每人GDP排第一、韓國僅經濟成長率排第一強,而新加坡沒有一項排第一,其經濟成長率及出口金額均排第四,故敬陪末座;臺灣明顯居四小龍之首。
到2000至05年陳水扁執政的六年間,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以香港及韓國的5.2%同居第一、新加坡4.5%排第三,臺灣僅3.6%排第四。2005年每人GDP新加坡超過香港躍升第一,韓國亦增至16,500美元超過臺灣的15,271美元居第三,臺灣則退至第四。至于平均每年出口增加率,新加坡12.3%躍居第一,韓國12.1%、香港8.9%,分居第二、三,臺灣增加8.1%,退至第四。2005年出口金額,香港2,895億美元仍保持第一,韓國2,847億美元進至第二,新加坡2,297億美元,高于臺灣的1,984億美元,升至第三,臺灣則退至第四。臺灣在世界出口排名倒退至16名,不僅被其它三小龍趕過,也被墨西哥超越。臺灣在最近六年四項指標均列名第四,在四小龍中怎能不敬陪末座!
就四小龍在前后兩個六年的經濟成長率與出口增加率比較,除新加坡出口增加率后六年較前六年大幅提升,表現優異外,其它均減緩,而其中尤以臺灣出口增加率自蔣經國時代的15.5%,陳水扁時代降為8.1%,幾乎腰斬,而經濟成長率,更自8.6%降至3.6%,幾下降六成最為嚴重,因而自龍首淪為龍尾。
臺灣出口增加率之所以腰斬,深入分析,對大陸包括香港出口,陳水扁時代每年增加16.6%,與蔣經國時代總出口增加15.5%,毫無遜色,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對日本出口只增加3.3%、對歐洲也只2.3%,對美國出口卻每年萎縮1.3%,而美、日、歐同期進口平均每年都增加8%以上。
顯然臺灣產品對工業國家競爭力相對大不如前,要透過大陸臺商利用當地廉價資源整合加工后,才具競爭力銷到工業國家。而今政府要對臺商到大陸投資嚴控,不只是打擊臺商發展,更是阻礙臺灣未來出口的成長。
陳水扁時代經濟成長率較蔣經國時代削減將近六成,主要原因是內需平均每年僅增加1.7%,較蔣經國時代的6.9%,衰退四分之三,而其中投資每年僅增加0.3%,幾近停滯;民間消費亦僅增加2.6%,較蔣經國時代8%的增加率,萎縮三分之二。在內需如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經濟成長率還能有3.6%,主要靠外需的擴大;而外需的擴大全靠對大陸出超的增加,如沒有對大陸巨額出超,臺灣早已變成入超了。因此,政府施政應是積極改善島內投資與人民生活環境,提高競爭力與人民生活水平,并排除對大陸出口障礙,為當務之急,怎可反其道而行呢? (摘自臺灣《經濟日報》4月6日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