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已是春暖花開,各大公園里的人們正在享受著陽光和愜意。而在朝陽區的望京社區內,來自甘肅的農民工張旭明一家卻在為自己今后的居所發愁。由于施工拆遷,他們春節后棲身了1個多月的簡易房已被推土機夷為平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擁有自己的安居之處,既是千百年來“天下寒士”的夢想,更是現代社會人的基本生存權利。近年來房價不斷上漲,城市住房問題日益突出,一個特殊群體的居住問題顯得更為突出——那就是遍布大小城市的1億多農民工。他們,作為遠離故土、游走在城市邊緣的過客,作為城市中最低收入的人群,何以安居?何以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來承載基本的生存和生活?
根據國務院研究室農村經濟研究司的調查,目前我國農民工居住問題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些農民工居住的地方擁擠不堪,很多缺乏必要的衛生等設施,有的連基本的通風、透光條件都沒有,在火災、流行病預防等方面存在嚴重隱患。在一些城市,農民工自發聚居的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違章建筑多,公共設施不足,環境很差。
“解決好農民工住房問題,不僅直接關系1億多農民工的生活改善,而且對城市發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主持調查的國務院研究室農村經濟研究司巡視員郭瑋深有感觸地說。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重視。近幾年,全國各地在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棒棒”是重慶對農民工的親切稱呼,而重慶的“棒棒公寓”,則成為近年來農民工爭相入住的地方。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里原本是重慶市正揚大市場,樓高9層,其中1至3層是市場、4層以上是寫字間。市場開業后,4至9層的寫字間一直因無法售出而閑置。1997年,重慶遠達物業公司將4層寫字間改建成農民工公寓,并以一人一床一天一元的低價格推出,立即吸引了大量農民工入住。隨后物業公司進一步將5至9層全部擴大為公寓,共407個房間,容納1700人入住。“棒棒公寓”一直處于入住飽和狀態,近幾年盡管房租已上調,但仍供不應求。“棒棒公寓”設有保安室,實行嚴格的安全管理,配備有公用廚房、廁所和洗澡間,接通了天然氣和閉路電視,樓頂設有活動室。公寓管理辦公室還為入住農民工提供辦理暫住、計生證明等服務。“棒棒公寓”在為農民工提供滿意住所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效益,企業每年的房租收益達100多萬元。
最初“棒棒公寓”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其極低的價格、靈活的租住方式適應了大批低收入農民工的需要。
隨著“棒棒公寓”條件的不斷完善和租金的提高,“棒棒公寓”又很好地滿足了作為個體經營業戶的農民工的需要。根據“棒棒公寓”的成功經驗,重慶市正有更多的街道利用空置樓房、閑置招待所等設施,開辦供農民工使用的“陽光公寓”。
與重慶模式不同,蘇南則是建設農民工集居點。在蘇州、無錫等地,大批農民工都是集中居住。居住點的建設有3種形式:一是使用農民工較多的企業建造員工集體宿舍;二是政府投入建造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民工集居點;三是農村集體利用集體土地建設農民工居住點。不論是哪種形式的農民工集居點,大多配有休閑娛樂場所,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還設有農民工“維權會”、“法律援助服務站”等。
目前,僅江蘇省昆山市就已建成農民工集居點65處,建筑面積近百萬平方米,約43萬名外來工實現集中居住;正在建設的還有14處,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后,農民工的集中居住率將達到80%。
無錫市東港鎮約有2.5萬名農民工,其中7500人居住在由村委會建的居住社區;8500人居住在企業建的安居樓內。兩者合計,63%的農民工實現集中居住。該鎮勤新村有27家私營企業,村委會通過翻建、擴建、新建6個社區,使3000多農民工集中居住,沒有一個散居在外。
農民工居住點的建設,有不少利用了閑置的影劇院、鎮政府舊辦公樓、舊校舍、舊敬老院、舊倉庫、舊廠房等。農民工有的以集體租住的方式入住,有的以家庭形式入住。
有企業老板講:“建了民工樓,招工不用愁。”蘇南農民工集居點的建設受到農民工、企業和當地居民等多方面的歡迎。農民工有了比較穩定的居所,生活便利,子女上學方便,各方面的社會服務有保證。對企業來講,員工上班近而且準時,這使一些勞動密集尤其是紡織、服裝企業大大受益。農民工集中居住,還解決了農民工散居地區治安和衛生環境差等問題,推動了文明城鎮建設。
蘇南地區農民工集居點建設取得成功,一方面是政府積極引導的結果,另一方面是集中居住、就近上班適應了當地企業密集、用工相對穩定的特點。
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農民工不僅在城市工作,而且在城市消費、納稅,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問題,是城市政府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越來越多的農民最終選擇在城市居住,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對農民工的住房問題,早考慮、早解決,就會早主動。
郭瑋認為,各地都應將農民工居住問題納入城市規劃,并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好:
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政府不能大包大攬,要注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多方面解決。要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條件逐步解決,當前最迫切的是為農民工提供具備基本人居條件的住所。在解決農民工住房的具體操作中,要充分考慮農民工的作息規律、地域分布特點以及經濟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實際的建設造成住房閑置。
二是要堅持多種形式、多渠道解決。農民工從業范圍很廣,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差異很大,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從農民工的實際需要出發。
三是政府要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首先是城市規劃中必須給予考慮。其次,鼓勵利用閑置廠房、學校、倉庫等改建適合農民工居住的房屋。
四是要研究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的長期政策。這包括公積金政策、廉租房政策、經濟適用房政策等,通過這些政策的調整,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市住房政策范圍通盤考慮。(記者楊得志)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