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30日電 中國國務院批準2006年至2007年開展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4月1日—5月31日現場調查將在全國各地展開。據新華網消息,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組長、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針對群眾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1、為什么要進行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
鄧樸方:1987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通過調查,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引起了對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此后國家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使殘疾人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殘疾人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從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到現在,已經有19年之久。這期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迅速,我國殘疾人的數量、結構、地區分布、致殘原因及康復、就業、教育、婚姻、家庭等狀況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第一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數據和資料已經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變化了的現實,這給實際工作帶來許多困難,不利于國家有關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的計劃、政策的制定、實施與評估。
為掌握新的實際情況,為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有關殘疾人的政策法規提供可靠的依據,開展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是十分必要的。
2、采用抽樣方式會不會影響調查結論的準確性?
鄧樸方:對全國殘疾人進行大規模綜合調查,可以采用普查方法,也可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殘疾人狀況復雜,加上殘疾人調查的項目多、專業技術性強,進行全國性的殘疾人普查存在較大困難,在經濟上和需求上也不合理,因此我們采用抽樣調查方法。抽樣調查就是在全部人口中按科學的方法隨機抽取一部分人口作為樣本,逐戶、逐人進行調查,取得準確的數據,以此來推算全部人口中各類殘疾人的數量和其他情況。這是一種國際通用的經濟而有效的科學調查方法。通過抽樣調查取得的數據是完全可信、可用的。
3、這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鄧樸方:通過殘疾人抽樣調查,掌握全國和各省(區、市)殘疾人的基本情況,為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
通過殘疾人抽樣調查,對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將會更有針對性地完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政策規定,加強和改進對殘疾人的服務,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和殘疾人狀況的改善。
通過殘疾人抽樣調查取得致殘原因及其變化的數據,對建立和健全殘疾防控機制,預防殘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取得的豐富數據,將為研究殘疾人問題及相關社會問題提供詳實可靠的材料。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本身和調查結果,將有力地向國際社會表明,一個更加開放和蓬勃發展的中國,在保障和發展殘疾人人權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同時也將充分地展示我國政府與社會對殘疾人的更加廣泛的人道主義關懷。
4、這次調查的組織領導機構是怎樣設置的?
鄧樸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工作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
國務院批準成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由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這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工作的領導與部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這次抽樣調查的籌備和組織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聘請有關方面專家成立了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專家委員會,協助制定和審核調查方案和殘疾標準等重要技術文件,提供決策建議和技術咨詢。各省(區、市)和抽中的縣(市、區)成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本地區的殘疾人抽樣調查工作。
5、這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包括哪些內容?
鄧樸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內容包括全國及各省(區、市)各類殘疾人的數量、結構、地區分布、致殘原因、生活狀況以及康復、教育、就業及主要需求等方面的情況。與第一次抽樣調查相比,這次抽樣調查的內容更加全面、深入,調查方法也有新的改進和完善,將更多地運用新的科技手段。
6、這次調查的范圍和對象分別是什么?
鄧樸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設計樣本量260萬人,為全國人口的2‰,采用科學方法,從全國31個省(區、市)逐級抽取。調查的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并在被抽中調查小區內常住的自然人,而不僅僅是殘疾人。
7、這次調查的殘疾標準與上次調查有什么不同嗎?
鄧樸方:與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相比,本次調查所依據的殘疾標準在保持延續性的基礎上,主要的變化和特點有:
第一,殘疾類別由原來的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病殘疾五類修訂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六類,把“聽力語言殘疾”分列為“聽力殘疾”和“言語殘疾”兩類;殘疾名稱當中,把原來的“精神病殘疾”改稱“精神殘疾”,原來的“綜合殘疾”改稱“多重殘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所規定的殘疾類別及名稱保持了一致。
第二,應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標準規范各類殘疾的定義,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殘疾評定量表》來描述殘疾人的功能狀態,采用ICF和國際疾病分類(ICD)的編碼系統對有關殘疾的數據進行編碼,使數據處理與國際接軌。
8、調查工作如何展開?
鄧樸方:調查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調查準備階段(2006年4月1日以前):制訂調查方案、表格和各項細則,組建各級調查機構,修訂殘疾標準,設計抽樣方案并完成逐級抽樣,選調人員成立調查隊并組織培訓,開展調查試點和摸底。
現場調查階段(2006年4月1日—5月底):調查員入戶對所有被調查戶進行現場調查登記和殘疾篩查,各科醫生對疑似殘疾人進行檢查評定和需求調查,組織復查,開展事后質量核查。對被調查戶,將按照預約時間派調查員到家中,登記家庭和人口的社會經濟情況,篩查可能有殘疾的人員,然后由醫生為這些人員進行檢查、評定、登記,并向其中確診的殘疾人提出康復建議。
數據匯總處理、資料公布、資料開發應用和總結階段(2006年6月—2007年12月):對調查數據進行審核驗收、錄入匯總、質量評估,發布調查公報,公布主要調查數據,開展數據分析和課題研究,做好總結工作。
9、要完成這次抽樣調查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鄧樸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大型社會調查,工作覆蓋面廣,涉及單位和人員多,需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密切合作,需要全社會特別是被抽中小區和被調查戶的配合與支持。要加強宣傳動員,廣泛深入地宣傳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意義和要求,為調查工作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要利用調查的機會宣傳殘疾預防知識,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要對調查確診的殘疾人進行必要的醫療康復指導。要使調查過程同時成為扶殘助殘的過程,成為普及健康知識的過程,使廣大殘疾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真摯關愛與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積極參與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如實申報調查項目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調查人員將依法為個人和家庭信息保密。希望每個被抽中地區的家庭和公民,以實事求是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參與本次抽樣調查,如實申報調查項目,避免漏報、多報和錯報。要教育群眾消除歧視殘疾人的陳舊觀念。殘疾人家庭要消除顧慮,不要因擔心他人知道家里有殘疾人而有意漏報,也不要為了就學、就業等原因謊報。要爭取做到每一個調查項目都準確無誤,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