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煦:拒客事件一出,香港媒體反應迅速,當晚電視新聞立即報道,次日的中英文報紙更是大幅報道,樂園開幕后一系列處理失當的事件也被一一“揪”出。
迪士尼業務遍布全球,其品牌形象家喻戶曉,勢力不可謂不強。但是,面對香港媒體窮追不舍的報道,樂園不得不向公眾低下高貴的頭。
吳焰:迪士尼的媒體公關能力很差嘛。
陳煦:樂園開幕之初,有一段與媒體的蜜月期。但進入“現實婚姻”,柴米油鹽樣樣要精打細算,媒體開始發揮監督功能,市民類報紙把樂園管理失誤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而經濟類報紙則著眼分析樂園經濟收益、政府投資得失。于是,樂園的管理混亂之類,都被媒體放大了呈現在公眾面前。
吳焰:迪士尼對于香港有特別意義。香港媒體會不會對它網開一面?
陳煦:我認為,媒體扮演了它一貫的角色:一是服務,為市民、游客提供樂園游玩的全攻略;一是監察,無時無刻不緊盯著樂園的內部運作,有否損害市民和游客的利益,有否損害香港的利益。由于港府是樂園大股東之一,媒體的服務與監察力度則更加強調。
吳焰:這反映了香港社會對于傳媒功能的角色詮釋與現代理念。
陳煦:是的,凡牽涉公共服務、公眾利益,香港媒體都發揮著類似功能。舉個最近的轟動事件。上周五凌晨,香港發生了一起被媒體形容為現實版“無間道”的嚴重罪案———一名便裝的現役警員在隧道里槍擊兩名巡邏警員。這算得上是警界一大丑聞了。案件凌晨1時許發生,警方5時左右迅速召開記者會,公布案情。
吳焰:凌晨5時開記者會,等不及上班?
陳煦:一方面,這體現了特區政府“強政勵治”的施政風格,在處理公共事務時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另一方面,也表現出香港公務員隊伍對現代傳媒的深刻理解,善于第一時間搶奪媒體的話語權。他們很清楚,應對壞消息的最佳辦法,就是坦白說出真相,若用假話來掩蓋,在香港必會深陷泥潭。幾天來,盡管媒體事無巨細報道案情,但是,市民普遍對警方評價良好。
吳焰:你的提醒很重要。過去面對一些壞消息時,許多地方首先想到的是瞞報,對上瞞報,對公眾瞞報,事實上,瞞報非但不利于問題解決,反而極易釀成丑聞。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兩年前的SARS前期風波,國內人心惶惶,國際形象大損。吸取教訓后,禽流感問題就采取了相反態度。在這方面,中央的開明態度作了示范,真希望更多地方政府也能有這樣的現代意識與管理技巧。
迪士尼VS當地政府
港府為何不怕得罪迪士尼而“家丑外揚”
一方是前來投資的跨國大企業,一方是香港旅游業的聲譽。究竟該站在何方?作為樂園大股東的港府,雖然處境尷尬,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后者
吳焰:關注香港迪士尼“拒客風波”時,有個印象非常深刻:港府高層對香港迪士尼沒有“護短”,甚至還上升到“影響香港形象”的高度。港府與香港迪士尼間究竟是什么關系?
陳煦:特區政府的位置比較尷尬。它持有香港迪士尼樂園五成七股權,和迪士尼利益綁在一起;根據合約規定,香港迪士尼全權管理日常營運,港府則負責計劃的整體發展。
其實,早在樂園開業之初,曾經發生了衛生署巡視員檢查樂園餐廳時被要求脫帽事件,媒體一方面批評樂園做法不當,另一方面也批評政府太軟弱。
吳焰:“拒客風波”中,特區政府表現得可是很高調、很強硬。
陳煦:對。風波發生次日,港府就首次聲明表示關注,并敦促樂園管理層改善。據說,身兼香港主題公園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還致電樂園管理層。到了第三天,情況再度惡化,財政司長越洋告狀,致電迪士尼美國總公司向高層投訴。媒體形容特區終于“發火”,將行動升級。不少官員也公開批評迪士尼管理不當,損及香港聲譽。而在事件平息之后,香港特首曾蔭權接受傳媒專訪提到此事時,仍以“惆悵”二字形容心情,難掩失望之情。
吳焰: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處于這個尷尬的角色,特區政府如何表態,其分寸往往很難拿捏。
陳煦:是的。一方面是前來投資的跨國大企業,一方面是香港旅游業聲譽。政府最后以后者為重,因為香港迪士尼樂園是整個香港擁有股權的迪士尼,每個香港人都有份。迪士尼樂園管理不善,拒客門外,損害了香港國際形象,港人的不滿,港府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吳焰:我想起了“戴爾風波”。一年多前,戴爾的一家中國公司一位員工加班時身亡,鑒定工傷賠償出現了糾紛。本來這只是一件普通的勞資糾紛,但是,在這次裁定中,據說相關部門曾被要求“妥善處理,不能讓戴爾生氣”。“不能生氣”的理由,據分析,與戴爾“身份”有關。而類似“不能讓跨國企業生氣”的態度,其實是內地很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中的一種典型心態。但是,香港政府選擇了應有的立場,這對迪士尼在香港的長遠利益其實也大有裨益。
陳煦:是的,港府與迪士尼的關系,頗受輿論關注。有媒體批評說,特區政府“雖然是香港迪士尼的最大股東,而且有5名政府高官出任董事局成員,但對迪士尼的監管卻軟弱無力”。香港的社會輿論更要求當局進行檢討,并盡快采取改進措施,切實發揮監督作用。
吳焰:說到底,香港旅游業的長遠發展更重要,香港整體利益更重要。這個觀念,無論是對未來的上海迪士尼,還是各地今后的招商引資,都值得學習。
(摘自《華東新聞》;作者:陳煦 吳焰 )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