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四日電 題:王選內核:“中國創造”
作者 袁芳
啊,王選去世了?!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之前,有人看到連夜搭好的靈堂上的黑色條幅時脫口驚呼。雖然昨天中午王選教授病逝的消息便已傳出,但很多人還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十三日上午十一時許,王選教授病逝。消息傳來不久,北大新聞網就開設了王選院士網上紀念館,學子們在未名論壇上以發貼留言的方式哀悼這位師長與校友!澳В簝稍涸菏勘贝蠼淌谕踹x病逝”的帖子,當晚就成了該論壇十大熱門話題之首,這個位置一直持續到今天。
這位七十歲的老人,可以用很多頭銜描述他:中國兩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學家、北大教授,但是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作為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創始人,帶領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和電”。
在公眾的眼中,王選已經超然于某一領域的專家,儼然是民族英雄的形象。他所主持研究的激光照排技術使中國的方正當年不僅能橫掃國內中文印刷市場,甚至在全球華文照排市場上也攻城略地。
有評論說,這是王選最耀眼的成就,其中包含著當代中國極為推崇的“創新”,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所需要的創新精神。王選的創新,在于創造了一項原創性核心技術,而一項原創性的技術可以開創一個市場,托起一個企業。正如柳傳志之于聯想,王選的創新托起了方正。
一九七五年,當中國國內還在開發運用機械照排時,王選決定主持研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這在國外尚未商品化,即使是美國也還是在一九八六年開始激光照排的。兩年后,王選就實現了技術突破,并在一九八七年成功地將這種核心技術轉化為產品,并迅速被市場接受。
這種轉化曾經讓方正一度在中國國內居于龍頭地位。有報道稱,到一九九一年,方正激光照排系統把外國廠商全部趕出了中國,百分之九十九的報社、百分之九十的出版社和印刷廠采用了這一技術,在海外市場也占據不少份額。
有網友留言:“只要你讀過書、看過報,你就要感謝他,就像你每天用電燈要感謝愛迪生一樣!
但是在這個看似喜人的數字之后,還有一些東西卻不能被忽視。當彩色印刷逐漸風行,曾經壟斷的市場有了新的競爭者。王選知道,也憂慮過。王選將“中國創造”這個內核發揚光大,后來者是否能繼承這個內核?
對于王選而言,他可以帶領中國的照排技術從第二代直接跳到第四代,但是一種精神的提升卻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王選先生去世后,方正集團將其稱之為“方正永遠的精神領袖”,號召“光大王選的自主創新精神”。
作為一種“中國創新”內核的代表,王選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精神領袖,更升華為一種時代精神的代表。
紀念王選,更是渴望“中國創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