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北京晚報報道,從明年1月1日起,《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管理規定》開始施行,北京市住宅工程質量驗收將以戶為基本單位進行。但在分戶驗收的標準里沒有空氣質量標準,而缺少的這一項恰恰是目前業主置疑房屋質量的關注點,也是業主維權訴訟中增長較快的一類案例,由于缺少相關法規,業主在采集證據和獲得賠償方面都面臨著困難。
“空氣官司”業主舉證困難
該報記者從曾受理過“世紀城氨氣超標案”的海淀法院了解到,從2003年起,該院就陸續受理了大量因氣體超標引發的消費者權益案件,此類案件也呈現出了群體訴訟的特點。法官分析,如果消費者選擇侵權之訴,要證明被告存在侵權,實踐中對于因果關系的舉證比較困難,也就是說消費者雖然受到了一定的身體傷害,但無法證明此損害結果是由于氣體超標造成的,因為沒有權威的鑒定部門可以鑒定出兩者存在因果關系。如果選擇合同之訴,也只能以被告沒有提供合格產品為由主張違約,而人身受到的損失因無法證明因果關系而無法獲得賠償。
建委稱空氣質量各戶間差異少
市建委質量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分戶驗收標準中之所以沒有對空氣質量進行分戶驗收,一是因為一個樓盤使用的材料基本相同,每戶房屋的空氣質量很少會出現大的差異。二是空氣質量檢測的成本很高,“因為空氣質量檢測是以房間為單位,每個房間的檢測價格在500元上下,成本較高。”
法律缺乏對提交空氣質量不合格開發商的懲戒
雖然這次分戶驗收標準里沒有空氣質量驗收單,但在維護自己“安全呼吸”上業主也并不是完全無據可依。記者了解到,目前對業主最大的保護來自于今年年初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推出的《北京市商品房預售合同》和《北京市商品房認購書》示范文本。其中明確規定商品房質量不合格可退房,而在商品房質量的規范中就有“室內空氣質量”的要求,并提出經檢測不合格的,購房人有權退房。建委工作人員還提醒,如果開發商不認可業主提交的空氣質量鑒定報告,業主可以與開發商協調共同找一家鑒定單位,或者在訴訟中請法院指定一家機構。
但是,這個硬性規定只是一個國家強制性標準,而沒有進入法律規范范疇。代理了很多氣體超標案件的陳樂琴律師告訴記者,目前法律中缺少一個重要內容,即如果開發商提供空氣質量不合格房屋,造成違約或侵權后,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業主如果遭到不合格室內空氣侵害,又能得到什么方式的賠償。“沒有法律規范,業主維權就缺少底氣和憑仗!”(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