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2005年注定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要濃墨重彩書寫的一頁,缺少這一頁,整個兩岸關系史將黯然失色。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今年不僅是兩岸關系出現重大轉折與變化的一年,也是大陸對臺政策調整幅度最大、措施出臺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積極主動推展,將兩岸關系發展的主導權緊操于大陸手中,“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兩手策略靈活、務實、交叉運用,是其最顯著的特征。而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為首的中共新領導集體展現對臺政策新思維,則是最根本的推動力。
這一新思維,集中體現于胡錦濤今年3月4日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的“四點意見”中,也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正是在這一新思維的指導下,才有了大陸近10年來罕見的主動出擊。
3月14日,中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將中共20多年來解決臺灣問題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法律化,進一步表達了大陸打擊“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
眾所周知,過去大陸在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上,并非沒有硬的一手,但就其權威性與約束力來說,顯然都不如“反分裂法”來得強有力,這是大陸今年“硬的更硬”策略最集中與突出的展現。
該法的出臺,化被動為主動,有效地阻遏了“法理臺獨”的出現和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大陸主導兩岸關系的能力。
緊接著的四五月間,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的名義,先后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破冰”訪問大陸,把今年兩岸關系的發展推向了高潮。這是大陸繼年初積極主動促成“臺商春節包機”,使兩岸航線實現56年來第一次雙向對飛,是派出海協會兩位高層人士赴臺參加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吊唁活動后,展現“軟的更軟”一手的持續。
連宋大陸行的圓滿成功,除了大為緩和兩岸持續緊張的氣氛外,也使臺胞感受到了大陸對他們的尊重與善意,改變了臺胞對大陸的看法與觀感,增進了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與信任。
在此期間,中共與國親兩黨黨際交流機制的建立,令兩岸在以前的“兩會”協商與純民間交流機制之外,又開辟了新的交流交往渠道和模式。其對兩岸關系產生的影響可說是巨大的。
而“胡連會”、“胡宋會”及隨后的“胡郁會”達成的諸多重要共識,確認并強化了兩岸四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發展兩岸關系最基本的原則立場,也為兩岸關系、尤其是兩岸經貿關系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其對兩岸關系的影響同樣是深遠的。
在連宋登陸期間及其后,大陸又借此契機,因勢利導主動出臺了一系列以民為本、惠利臺胞的措施。其中包括:簡化臺灣同胞往來大陸的出入境手續;放寬臺胞來大陸就業的限制;宣布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游觀光;對來大陸就讀的臺灣大學生實行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征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對原產臺灣的15種水果給予零關稅待遇;為大陸臺商提供300億元人民幣的開發性貸款等。
從措施出臺的數量之多,針對性、具體性、可操作性與務實性之強看,著實為歷年來所未見。說是把“軟的更軟”的一手展現至淋漓盡致也不為過。
結果是,由于這些舉措的接二連三推出,不僅使廣大臺胞進一步感受到了大陸發展兩岸關系的誠意與善意,得到了島內民眾普遍的認同、肯定與歡迎,強化了連宋大陸行后臺胞對大陸的看法與觀感,而且也使臺當局陷入了左右為難、窮于應對、進退失據、動輒得咎的被動狀態。“臺獨”分裂勢力打統“獨”牌、“扣紅帽子”牌,煽動不明真相民眾敵視大陸的能量因而大為削弱,間接地影響了年底的島內縣市長“三合一”選舉,增加了兩岸關系中有利于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積極因素,增強了有利于兩岸關系朝向和平穩定方向推展的勢頭,開創出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局面,使今年成為兩岸關系發生階段性變化的重要一年。
值得指出的是,臺灣問題在今年的中美關系中相對來說表現得比較平靜。大陸務實展現新思維調整對臺政策,使得調整結果既符合兩岸謀和平求發展的主流愿望,又滿足了美國不愿因“臺獨”陷入戰爭的需要,強化了近兩年來中美兩國政府聯手遏制法理“臺獨”的趨勢,進一步改善了阻遏和反對“臺獨”的國際環境。而臺海緊張局勢的得以緩和 也反過來增加了中美關系中的穩定因素。是應書寫的一筆。
來源:美國《僑報》 作者:陳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