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4日電 在3日進行的臺灣“三合一”選舉中,國民黨大勝民進黨。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在選舉揭曉后刊發(fā)郭偉峰撰寫的社評,對選舉結(jié)束后臺灣政局十大動向作出預測。
動向一:民進黨氣數(shù)已由最旺的峰頂向山腰滑落
觀察民進黨是否慘敗最重要的有3個指針:一,保不住10個席位;二,丟失最大的票倉臺北縣;三,所謂的“民主圣地”宜蘭縣、嘉義縣失守,F(xiàn)在,第一項、第二項指針都達到了,第三項也完成了一半,丟了宜蘭,說明民進黨已經(jīng)慘。”M管民進黨的大勢不可能一垮了之,衰落的道路還是漫長的,但畢竟難于更上一層樓,這是今后最值得重視的政黨政治現(xiàn)象。
動向二:國民黨上升的氣勢不可阻擋
臺灣民眾對一個嶄新的國民黨重新寄托希望,這是多少年來未見的新氣象、新民意。沒有了舊包袱、舊沉屙的國民黨,上升氣勢猛然而起,今次選舉結(jié)果是一次重大驗證,說明國民黨上升的氣勢剛剛開始,展望未來,氣勢如虹,勢不可擋。
動向三:馬英九的泛藍新共主地位已確立
馬英九在這次選戰(zhàn)中,越戰(zhàn)越勇,最后敢破釜沉舟,宣布不過半即辭職,無畏精神,令人震驚。通過最后演變成為國民黨與民進黨黨與黨對決的此役,馬英九不僅擊敗了民進黨,也奪得了泛藍新共主的地位,自信心將大大加強,對今后團結(jié)黨內(nèi)各種力量有積極作用。
動向四:民進黨將陷入重新洗牌亂局
民進黨高層非以全黨利益為重,所以產(chǎn)生了勾心斗角的混亂局面,最典型的莫過呂秀蓮,風言風語,盡說些令綠營喪氣的怪話,但很多話都是矛頭指向其它“天王”的。陳水扁最后見選情不妙,唯恐選后成為眾矢之的,立即將謝長廷推出“斬首”,指高捷弊案是謝的事,與己無關。這些矛盾,選后將進一步爆發(fā),不斗一個水落石出,誰也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可以肯定,民進黨的內(nèi)亂即將開始。
動向五:民進黨對陳水扁秋后算賬陣勢將擺開
美國等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今次所投的是民眾是否信任陳水扁的票,結(jié)果顯然是不信任的。臺灣媒體稱,今次民進黨之敗,敗在陳水扁失言、失德、失信、失政,呂秀蓮為此提出了“選后政局發(fā)展四部曲”,民進黨各個派別將高喊檢討口號,對陳水扁秋后算賬的陣勢將迅速擺開。
動向六:民進黨新生代將奮起奪權
種種跡象表明,選舉的結(jié)果對民進黨的第二代打擊沉重,領導團隊中多人癱瘓是趨勢,許多屬于第二代和二代半的縣市長候選人,也就是民進黨的頂梁柱,因為敗選,政治前景堪憂。第二代的鼎盛時期將要過去,第三代崛起的機遇提早來臨。對第三代代表人物羅文嘉落選后的去向、動向,以及對民進黨“學運世代”人物的未來走向,都非常需要關注。
動向七:弊案將進一步困擾泛綠陣營
選后民進黨面臨著來自各界要求徹底處理弊案的巨大壓力,肯定要受到深度困擾。如果難于帶到止損點,弊案繼續(xù)發(fā)酵,必將影響到明年的北高兩市市長選舉,乃至2008年大選,置民進黨于更加不利地位。還有,民進黨今次的“以弊制弊”的選舉策略徹底失敗,說明民眾對民進黨的弊習抱有極大的厭惡感,臺灣的民意有可能因此發(fā)生重大的變化,直接影響未來的選舉政治。
動向八:明年北高市長選舉國民黨已占據(jù)主動地位
2006年臺灣又將面臨臺北市、高雄市的市長選舉。國民黨期盼繼續(xù)贏。民進黨再也輸不起。但是形勢對民進黨完全不利。首先,國民黨與社會力量繼續(xù)推動深入調(diào)查高捷弊案的活動,可能導致整個的民進黨高雄勢力癱瘓,使民進黨傷得更重,對衛(wèi)護高雄市長席位大為不利。其次,泛藍各派已唯馬首是瞻,泛藍陣營一定有良好的磨合,分立沒有可能,加之馬英九無人可比的巨大號召力,臺北市長席位可保。處于劣勢地位的綠營,絕地大反攻,無所不用其極,是一定的。
動向九:民進黨一定會調(diào)整有關政策
民進黨的各種政策一定會開始調(diào)整,對今后各種各樣的政策調(diào)整,究竟內(nèi)容如何?不需要過多的猜測。方向如何?則需要評估。有幾個假設不知是否可以成立?民進黨的政策調(diào)整方向是:一,繼續(xù)向有利民進黨長期執(zhí)政方向調(diào)整。二,加大力度向打贏北高市長選戰(zhàn)方向調(diào)整。三,考慮向阻擊國民黨氣勢發(fā)展方向調(diào)整。如果這幾個方向是可能的,就意味著民進黨的政策調(diào)整有可能更加走向極端,對臺灣社會的矛盾對立會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如此,臺灣社會將更趨政治化、臺灣政局更趨復雜化。如果民進黨能夠反思,合理調(diào)整政策,政局走向就會清朗得多。
動向十:兩岸關系存在更大的變量
兩岸關系政策,就是首當其沖要受到影響的政策。如果民進黨認識到了國民黨在今后的選舉中,兩岸關系已經(jīng)不是負擔,而是國民黨的資產(chǎn)時,民進黨會否考慮爭奪或者平分這份寶貴的資產(chǎn)。如果從這良性角度考慮,民進黨調(diào)整兩岸政策,大幅放寬各種限制,如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游觀光等,也未必不可能。但如果民進黨反其道而思之,以為在兩岸之間制造對立,更能夠團結(jié)支持者,更容易打擊對手國民黨,那么,緊縮大陸政策,甚至不惜拋出具有爆炸性爭議的“憲改”話題,以刺激大陸的神經(jīng),制造兩岸緊張氣氛,以利重奪話語權,轉(zhuǎn)移弊案壓力,那么在2008年之前,兩岸關系就不明朗了。但是很有可能民進黨決策者走中間路線,作平衡互動,兩岸關系就有可能在比較平穩(wěn)的發(fā)展勢頭上,實現(xiàn)有效的、一定限度上的突破。當然,最重要的是民意,如果民眾決意要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又有何政治力量擋得住呢!又有何政治力量敢不順應時代大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