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日電 中共中央的機關刊物《求是》雜志刊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的文章,追述了胡耀邦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奮斗經歷和突出貢獻,指出,胡耀邦深深地熱愛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黨和人民也深深地熱愛他。
文章說,胡耀邦青少年時期就投身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英勇戰士。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中和鄉蒼坊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在中國社會風云激蕩的年代,他受家鄉農民運動和學校老師進步思想的影響,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很早就參加了革命活動。1929年冬,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他樹立起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始終不渝地為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戰斗。他積極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參加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抗日戰爭的烽火,馳騁于解放戰爭的疆場。他身上一直留有長征途中敵機轟炸留下的彈片。無論在什么樣的復雜環境和困難條件下,他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忠誠從來沒有改變,信念從來沒有動搖。1945年,胡耀邦出席中國共產黨七大。1949年,他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討論《共同綱領》。
胡耀邦在革命戰爭年代是著名的“紅小鬼”,參加革命后多年從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青少年工作,為黨的青年工作貢獻了力量。從1930年到1934年,胡耀邦先后任鄉團支部書記、團區委委員,少共湘東南特委技術書記,湘贛省兒童局副書記,少共中央局兒童局刊物編輯,中央蘇區反帝擁蘇總同盟宣傳部部長兼青年部部長,少共中央局秘書長等職,積極動員廣大青少年參加和支援革命斗爭,為根據地團的建設做了大量工作。長征途中,他在三軍團政治部做民運工作和青年工作。到達陜北后,從1935年11月至1937年初,先后擔任少共中央局秘書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根據黨中央的要求,適應抗日戰爭爆發前后形勢的變化,參與對共青團組織的改造,致力于動員廣大青年參加抗日斗爭。
抗日戰爭時期,他的工作崗位轉換,但仍先后擔任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候補執行委員、常委。這些經歷使他在青少年工作崗位上得到了鍛煉,發揮了聰明才智,不僅推動了當時的革命斗爭,也為他在新中國成立后主持團中央工作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胡耀邦主要從事軍隊的政治工作,為人民軍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政治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到陜北后不久,胡耀邦就參加東征戰役,負責政治宣傳、后勤給養和群眾工作,因工作出色受到了毛澤東的贊揚。1937年5月,胡耀邦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一隊黨支部書記。畢業后,留校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兼一大隊政委,曾創辦抗大校刊《思想戰線》。1939年5月,經毛澤東提名,胡耀邦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代行部長工作,隨后又任組織部部長至1946年。其間,還曾兼任后勤政治部主任、軍委直屬機關軍政部主任。作為年僅20多歲的總政組織部長,他勇挑重擔,專心致志地從事軍隊干部的選派、調動、提拔工作,加強對干部的教育,特別強調要加強軍隊黨的建設。
抗日戰爭勝利后,胡耀邦主動請求到前方工作,先后任冀熱遼軍區政治部代主任,晉察冀軍區第四、第三縱隊政委,華北軍區第一兵團、中央軍委直屬第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先后參加領導了大同、張家口、石家莊、太原、寶雞等戰役。1949年冬又率部向大西南進軍。在這一時期,胡耀邦堅持用毛澤東的戰略思想武裝廣大指戰員,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章說,胡耀邦是勤于學習的模范。他利用一切機會,認真閱讀鉆研馬列主義著作和毛澤東的著作,并善于融會貫通,緊密結合中國國情,深入思考和研究現實問題,用以指導工作實際。他還廣泛閱讀其他革命書刊,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瀏覽中外古典文學名著,增長了多方面的知識和才干。他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鉆一行,善于從全局出發,對實際工作進行理論思考,發表了很多有見地的文章、報告。胡耀邦這種堅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周圍的學習、向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是他重要的品格和特點之一,也是他不斷成長進步的原因之一。
胡耀邦忠于黨、忠于人民,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黨性原則,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堅決維護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受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他胸懷坦蕩,光明磊落,顧全大局,作風民主,能夠聽取不同意見,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富有革命熱情和進取精神,勇于實踐,敢于開拓,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和解決復雜問題。他嚴守紀律,謙虛謹慎,艱苦樸素,為政清廉,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