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文匯報報道,作為中國科技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院士”被學界、媒體和公眾賦予了太多個人專長之外的光環(huán),儼然一位事事權威的全才。中國科協(xié)主席、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在聚焦“自主創(chuàng)新”的院士圓桌會議指出,科學界本應提倡人人平等,不畏權威,“院士崇拜”不可過度。
目前,各地把院士抬得太高,不僅學術上不敢爭鳴,不少地方還到處為院士塑雕像、建紀念館,遠遠超出了當初設立院士制度時,政府想倡導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初衷。
周光召分析,“院士崇拜”的心態(tài)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在學術界的復制。他說:“人們總是習慣把所有東西都分成等級。在科研機構,從院長到所長再到課題組長,統(tǒng)統(tǒng)都是以‘長’為權威,嚴重妨礙了平等探討和創(chuàng)新。”
社會上,漸行漸盛的過度崇拜之風,不僅給院士個人帶來了沉重負擔,也凸顯出院士選拔制度的缺陷。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認為,現行院士增選制度中“一票定終身”的做法不盡科學,相同學術造詣,不同得票結果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他開玩笑說,也許,當初自己不過是比別人多了一票,于是就成了各類學術會議和課題評審會的搶手人物,而因一票之差淘汰出局的另一位學者就只能回家抱孫子。“這樣的遭遇實在有失公平。”汪品先強調。
另一方面,投票決定命運,不利于營造寬松的學術交流氛圍。“由于害怕將來評院士時,有人在背后捅一刀,即便有不同意見,誰還敢吱聲?”周光召坦率表示,“院士崇拜”之風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成長,他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改掉這股“不正之風”。(任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