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中歐之間的戰略接近,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有著內在的、持久的動力。中歐對世界未來多極化發展趨勢的共同認知,是中歐戰略接近的政治動力。中歐關系的經濟利益取向是中歐戰略接近的經濟動力。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1月8日開始對英國、德國和西班牙3個歐洲國家進行國事訪問,前不久,9月5日在北京舉行了第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12月初溫家寶總理又將出訪歐盟四個成員國。中歐雙方在雙邊的國家層面和多邊的歐盟層面的頻繁互動,表明中歐正在戰略上實現迅速接近。
戰略接近有內在動力
隨著中歐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不斷擴大,雙方對彼此的倚重也不斷加強。中歐之間的戰略接近也日漸清晰。中歐雙方都將對方視為世界事務中的重要協商伙伴,而且視彼此為其對外關系的核心戰略物件,從戰略上側重理解和溝通。中歐之間的戰略接近,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有著內在的、持久的動力。
中歐對世界未來多極化發展趨勢的共同認知,是中歐戰略接近的政治動力。冷戰結束,徹底打破了二戰結束后不久逐步穩定下來的國際戰略格局,各種戰略力量在利益碰撞中紛紛進行戰略調整,推動國際秩序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中國和歐盟認為多極化是世界循客觀發展規律所必然進入的歷程。中歐雙方都強烈意識到,他們各自未來的戰略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世界多極化的態度。
合力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是中歐戰略接近的首要契合點,也是中歐戰略接近的最基本的推動力和最大的政治基礎,并賦予雙方合作關系以本質性含義。中國與歐盟成為多極化道路上的伙伴,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順應世界進步的潮流,不僅是合乎邏輯的發展,而且也是歷史的必然。
經濟互補利中國發展
中歐關系的經濟利益取向是中歐戰略接近的經濟動力。冷戰終結與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是推動中歐關系經濟利益取向增大的根本因素。冷戰的結束,相對弱化了中歐對外政策取向中的戰略安全要素,使得雙方都可以從與美、蘇的“派生性”關系中解脫出來,獲得更多的利益選擇與行動空間,更加獨立地看待與發展彼此之間的關系;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則又為雙方政策中經濟利益取向的加強,提供了理論上的必要性與現實中的可能性。
在歐盟復雜的架構中,經濟共同體發展最全面,它構成了歐盟的權威和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來源。無論是歐洲政治合作還是對外政策與共同安全政策,歐盟對外政策的真正基點還是對外經濟關系。歐盟的這一結構特點影響并決定了中國對歐盟的視角。在中國看來,歐盟自身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造成了它在國際事務中兩個不盡一致的角色。這決定了中歐關系在經濟方面的合作日趨密切和成熟,相互依存度也比較高。
從更深層面講,中歐關系經濟利益取向的最根本動因來自雙方對各自重大利益及對方對實現自身利益作用的判定。中國認識到在實現其根本利益的過程中歐盟的作用重大。因為歐盟與中國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互補性較強。加強與歐盟的經貿關系,對中國的發展和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歐盟則主要出自因中國的獨特性而產生的利益考慮。中國正在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考慮到與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的貿易與投資競爭,歐盟必須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系。另外,保持中國經濟的健康與穩定也有助于保證歐洲自身和全球經濟的安全。
雖然中歐雙方的視角并不完全相同,但毫無疑問,中國和歐盟都確信發展密切的經濟聯系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中歐關系的經濟利益取向是雙方在對共同經濟利益認定下的理性抉擇,同時也從經濟層面影響和推動中歐雙方在戰略層面的不斷接近。
冷戰結束后,尤其是“9•11”之后,歐亞大陸戰略聯動性顯著加強。中歐作為當今世界舞臺上正在崛起的重要角色,占據著歐亞大陸兩端的關鍵地緣政治位置。中歐戰略接近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中歐雙方舍此別無選擇,戰略接近既是雙方利益使然,也是世界未來和平的需要。布熱津斯基曾經指出:“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穩定將決定其中心地帶的穩定!彼很有見地指出:“歐亞大陸的穩定就意味著世界的和平!
(來源:香港大公報,作者:李勇、金彪,轉載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