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國人喜歡韓劇,與其說他們哈韓,不如說這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尋求在這個轉型社會中日益缺失的那種溫暖的情感。”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
10月15日,韓劇《大長今》在持續播出了1個多月之后終于以大團圓的結局收尾,這讓那些一直為“長今”揪著心的人終于長舒了一口氣。完美的不只是故事結局,還有收視率。據央視索福瑞市場調查公司的調查顯示,《大長今》自播出以來,收視率就一路攀升,以絕對的優勢穩居同時段全國排名第一。
從1993年中國首次引進韓劇《嫉妒》,到1997年央視播出家庭倫理劇《愛情是什么》,1999年的《星夢奇緣》和《天橋風云》,近兩年反復重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看了又看》、《人魚小姐》,再到今年的《黃手帕》、《大長今》和《加油,金順》,韓劇,就如同這個國家的泡菜一樣,以平實的特質和獨有的魅力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電視觀眾。
屈指一算,韓劇已悄然走進中國12年了。
遙控器集體指向韓劇
“以前的《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也是紅極一時,但是《大長今》把韓劇熱潮再一次推向高峰,甚至蓋過了其他韓劇。”專門從事韓劇研究的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接受筆者采訪時這樣說。
看看我們身邊吧:打開電視機,韓國的爺爺奶奶正慢慢悠悠地嘮叨著;翻開報紙,針對韓劇現象的討論“霸占”著越來越多的版面;登錄互聯網,韓劇的劇情介紹、視頻下載、劇照圖片是最熱門的搜索關鍵詞;走進飯館,韓國菜的招牌被掛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就連給朋友打個電話,對方手機的彩鈴居然也是“嗚啦啦嗚啦啦……”的《大長今》主題歌。
2005年,蓄勢待發的韓劇終于在《大長今》的推波助瀾下,噴涌出了潛藏已久的能量。
央視索福瑞市場調查公司向本報提供了一份《從收視率看韓劇之熱播》的研究報告,其中的數據清晰地反映了韓劇的“來勢洶洶”:我國電視臺2004年播出的649部引進電視劇中,107部來自韓國,占總數的16.5%。央視八套(電視劇頻道)有57%的引進劇來自韓國。2005年7月,央視八套在宣布擴容“海外劇場”的同時,還許諾將花重金獨家買斷一些優秀電視劇的播出權,其中韓劇就占很大比例。
這份報告還顯示了韓劇在中國各電視頻道的“高播出率”:從2002年到2005年,幾乎所有的省級電視臺都播放過韓劇,“香餑餑”《藍色生死戀》在12個省臺都有播放,覆蓋大江南北;央視八套午后的“環球影院”、晚間的“海外劇場”也曾循環連播韓劇。
較高的引進率和較廣的播出率,使韓劇的收視率不斷高漲。在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引進劇中,韓國電視劇就占了7部。央視八套播出的《看了又看(團圓篇)》以2.9%的收視率占據榜首,而2~5名也分別被《看了又看》的其余4部占據。
事實上,除了《大長今》通過高調的宣傳策略“造勢”之外,大多數韓劇在開播時,無論是宣傳還是播出時段上都并不顯眼。以央視播出的《人魚小姐》為例,去年10月開始播出時,收視率不到0.5%,在長達3個月的播出過程中,收視率一路平穩上升,一度高達2%,成為當年熱播電視劇之一。
形形色色的韓劇“粉絲”
在機關工作的梁女士是伴隨著第一代韓劇成長起來的。從8年前只能在每周日上午追著看兩集《愛情是什么》,到現在每天晚上手拿遙控器任意選擇看哪部韓劇,梁女士覺得“幸福極了”。她每晚都保持著這樣的收視習慣:晚上7時開始收看星空衛視的“亞洲風劇場”直到9時,之后就換到地方臺隨便看點什么,在10時的時候會準時調到央視八套的“海外劇場”,直至深夜。“我覺得韓劇挺好的……溫暖舒心,看著不累。”
北京市某重點高校的趙同學正準備考研,她每天晚上都要上自習,直到教室關門才回宿舍。她惟一的娛樂活動就是在周末花兩三個小時看韓劇。“最新的韓劇我都要下載。”她說,“看韓劇,是我緊張學習后的一種調劑。”
律師劉先生已經人到中年,由于經常要加班,他幾乎每晚都要到10點才可以回家。“看了幾集‘海外劇場’的《看了又看》,覺得不錯,又接著看了《人魚小姐》。”他承認,自己是在妻子的感染下成了“準粉絲”的。相比于國產電視劇沒完沒了的“清宮戲”、“警匪劇”和“武俠片”,他覺得韓劇起碼“看著不累、不假”,“家長里短之間還透著點生活的學問”。
離休多年的李奶奶也是韓劇迷,央視播出的每一部韓劇,她都一集不落地守著看。“暖洋洋的。”老人樂呵呵地說,“都說這韓劇太慢,太瑣碎,我看著就挺好。家長里短都是周圍發生的事,孝敬老人、長幼有序、兄弟友愛,這些傳統倫理美德也是中國提倡的。”有時,李奶奶會給子女們打個電話布置“作業”,要求他們也看看韓劇,學會如何經營一個家庭。
天津財經大學的韓國留學生鄭貞解到中國已經一年多了,每周他都會陪女朋友去附近的音像店租韓劇光碟。“我發現,我們的電視劇還是挺好看的,放松,有意思。”他說,“其實好的電視劇也不分國界,大家都喜歡能看得下去的電視劇吧!”
央視索福瑞市場調查公司的報告顯示,韓劇的忠實觀眾是24歲~45歲的中青年人,成熟女性,高中以上學歷者,個體私營企業者,初級公務員、雇員。隨著《大長今》的播出,30多歲的男性觀眾也逐漸加入到這個隊伍里來了。
韓劇忽然成了敏感話題
一直在說“狼來了”,這回,當一個個數字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狼真的來了。
前幾天,新浪娛樂頻道實施了一項題為“你怎樣看待韓劇熱”的大型調查。截至10月18日,在56006名參與者中,81%的人承認自己喜歡看韓劇,近半數人表示在所有引進劇中優先選擇收看韓劇。“俊男靚女養眼”、“家庭故事溫馨”、“愛情故事純美”成為吸引中國觀眾的“三大法寶”。
在一片叫好中,也有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今年6月召開的第11屆上海電視節上,就有一些電視人“控訴”韓劇搶了他們的“飯碗”。9月30日,某著名演員一句“我看韓劇只有憤怒沒有感動”的評價一下子點燃了一些人“討伐”韓劇的熱情。“韓劇火不過幾年了。”某影視“圈里人”接受筆者采訪時如此斷言。因為涉及韓劇這個“敏感話題”,這位寫過很多熱門影視劇本的著名編劇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他承認自己最近正在看北京臺播放的《巴黎戀人》,也覺得這部戲“制作精美、包裝商業、演員漂亮”,但是“韓劇其實故事都很老套,‘灰姑娘變公主’的結構換湯不換藥,在社會深度上跟國產劇根本沒法比”。
最近,這位編劇正在家中籌備一部電影。與韓國同行只專注于電影或是電視領域不同,他是影視兩棲發展。據了解,在韓國一部電視劇前期籌劃約為兩年半,由導演、編劇、制片人三方共同策劃劇本,編劇有時可以直接介入演員的挑選。而在中國大多數影視劇里,編劇的任務就是“寫劇本,交劇本,開拍后改改臺詞”。“我們各走各路。”談到與韓劇的比較,這位編劇說,“就好比鍛煉身體,有人喜歡簡單舒服的跑步,有人就喜歡有難度有技巧的健身項目,大家的選擇不一樣。”他最后補充道:“看韓劇的都是退休的,下崗的,婦女和兒童。”
韓劇本是娛樂圈里的事,但現在,這兩個字卻成了敏感的字眼,似乎稍一觸碰,就會傷到一些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引來應激式的劇烈反應。有業內人士就抗辯道:韓劇能火的關鍵,是因為央視的大力引進和今年湖南衛視對《大長今》進行的大規模炒作宣傳。
即使是央視一位負責引進韓劇的工作人員,在面對筆者的采訪時,也沒忘順手給韓劇這個過熱的話題潑上一瓢冷水:“央視引進的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優秀韓劇,收視率自然會高。不要以偏概全,認為韓劇全都好。”
堅持弘揚情感美德是韓劇的法寶
“韓劇強調的是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價值觀,體現純真和從一而終的情感美德。”3年以來一直從事韓國影視研究的梁旭明認為,韓劇這種坦蕩蕩的懷舊確實能引發公眾的回應,也彌補了國產劇在這方面的不足。
她說,在一定程度上,韓劇所宣傳的人性美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其中的煽情,主角的吃苦耐勞、堅韌樂觀、純美善良,正好為觀眾提供了舒緩心理焦慮的空間,甚至有提振精神,凈化人心的作用。“其實,韓國電視劇走過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梁旭明說。從最初靠引進日本電視劇到尋求原創,直到近些年通過影視這一渠道不斷向國外推廣本國文化,韓國的電視人已經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線,并屢屢獲得成功———
用細水長流的手段陳述東方的倫理美德,表現人與人之間渴望溝通,渴望理解和相親相愛的永恒主題。“大部分中國人喜歡韓劇,與其說他們是哈韓,不如說這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尋求在這個轉型社會中日益缺失的那種溫暖的情感。” (摘自中國青年報;作者: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