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郁悶的比爾·蓋茨
剛到美國不久,我就有幸見到了比爾·蓋茨這位世界首富。
美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食堂門口會貼滿各種信息海報。比爾?蓋茨要來講演的消息就是從這看到的。當時還想美國人怎么這么不嚴肅,比爾·蓋茨可是大腕啊,起碼也得正式一點。要在國內市長都得陪著啊。結果到了講演那天,才知道美國人真的“很不嚴肅”。當天來聽的人不過二三百人,顯然很多學生對這位世界首富并不崇拜,而且有一半人還是半躺半臥在草地上,吃著玉米花、喝著可樂。一個黑人學生還不顧保安的勸阻,堅持在一邊拉小提琴,說誰來了都不能影響他的練習。比爾·蓋茨在臺上看到還開了個玩笑,可惜我當時英語不行,沒聽明白。
那天首富的講演一半內容都是在訴苦,他說以前他向我們大學捐贈過電腦和軟件,但被不少人稱之為“做廣告”。當時輿論對“微軟壟斷”的批評很厲害,他曾向印度捐了1億美元防治艾滋病,但媒體說他是為了獲得免稅權。搞得比爾·蓋茨很郁悶。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還說,對自己擁有巨額的財產多少感到“有些內疚”。
不過說實話,比爾·蓋茨的錢還是很“干凈”的,他的財富主要來源于股票增值。他本人也比較樸素,據說吃飯常常一塊牛排就OK了。當時有學生提問:你是怎么弄到那么多錢的?他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有這么多錢,以前只想著把事情做好,不知不覺中就越來越有錢,我的財產有專人來打理,具體有什么變化其實我自己并不是很清楚。又有人問:你這么多錢打算怎么花?去月球旅游嗎?他說:除了生活外,大部分用來捐贈。
這倒是事實,比爾·蓋茨近年來先后捐出了二百多億美元,位列當代50位最慷慨的美國慈善家之首。他還打算身后捐獻出大部分財產,只給三個孩子每人留下100萬美元(這點兒錢相對于他的財產總額只不過九牛一毛)!
可見他對財富并不是看得很重。
“五月花姊妹會”的凱撒林
我的房東凱撒林女士是“五月花姊妹會”的成員。
“五月花姊妹會”是一個民間婦女組織,歷史淵源倒不清楚,估計原來是一個類似于民間婦聯的組織,現在其主要功能是幫助會員學習、娛樂和投資。其成員主要是一些50歲以上的獨身女性和寡婦。
凱撒林女士告訴我,自1976年加入這個組織后,資產增長了50倍,毫不費力地從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一躍成為百萬級的小富豪。
那么五月花有什么高招能讓人致富?說出謎底竟然極其簡單。
巴菲特在美國投資界有股神之稱,其投資思路、選股思路別具一格。很多人都喜歡模仿他,但操作就是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耐心。巴菲特買什么股票其實很容易知道,美國這種報告、報表、分析都很全面。巴菲特有什么股票、有多少數量、買賣了多少都是透明的,可是很多學他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中途下車,或者堅持不到最后,結果沒有享受到完整的投資回報。而五月花姊妹會卻是踏踏實實的巴菲特跟隨者,股神買什么,他們就買什么,股神賣什么,他們就賣什么,全部照搬;蛟S這些老太太們自知水平不高所以才沒有太多妄想的原因吧,竟然在不知不覺中暗合了投資的高境界。
“購物狂”布朗太太
布朗夫人是位很獨立的女性,他丈夫是布什家族外圍的一名成員,經營化工、建筑、鑄造等多項生意。其資產幾千萬沒有問題。但布朗夫人并不愿意當無所事事的全職太太,而是在大學里當老師。布朗夫人很喜歡購物,她每周都會買一汽車東西回來,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送人——比如我們這些學生。
布朗夫人買東西是很有一套的。美國有很多直投雜志,報紙上面都印有優惠券,一些商店也會派送、郵寄一些。布朗夫人每次都會很認真地積攢下來,還吩咐家里的女傭也幫著搜集,并分類放好。然后在周末計劃自己的采購:都買哪些東西。走什么樣路線(美國的大型超市一般都不在市中心)、開什么車(他家有4輛汽車),然后才出發。基本上每個周一布朗夫人都會帶些東西來學校贈送給大家,有時誰回答問題答得好,她也會獎勵一個,所以布朗夫人在學校里的人緣特別好?磥磉@些小禮物也起到了公關的作用。
不過這些東西也不是白拿的,我就去布朗夫人家干過兩次活。布朗一家住在郊區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別墅里,一次布朗夫人請我們幾個去他家幫著修理房子,那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布朗先生因為胖只能干干除草這類事情,我們幾個年輕人則在房頂上跑上跑下。中午大家就坐在草地上曬著太陽吃簡餐,周圍有幾個鄰居也自帶工具過來幫忙,氣氛十分友好。在美國人眼里,這些體力勞動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相反,他們甚至把這作為一種炫耀。
從娃娃抓起的麥克
麥克以前在硅谷工作,在網絡熱潮中一夜暴富,27歲的時候已經擁有好幾百萬了。后來自己開了公司,專門開發電腦游戲軟件。麥克對東方文化很感興趣,一直想去西藏、香格里拉這些充滿神秘的地方居住。他請我當家教教中文時我就告訴他,藏語和漢語是兩回事,他很奇怪“應該差距不大吧”,我說差得十萬八千里。不過要想找到會藏語的實在太少了,所以他還是愿意先學習中文。
麥克有一個9歲的女兒,在我教麥克學漢語的時候,她也跟著學,因此麥克每月答應多付我50美元。其實我并沒有提出多付的要求,教一個人和教兩個人是沒有多大區別的,令我吃驚的是,這額外的50美元竟然是由他的女兒支付——他解釋道,這是要從小培養女兒的獨立意識。
以前我只聽說國外父母讓孩子做家務,然后獎勵一些消費,這次是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小家伙拖地、拿報紙、洗碗、疊被褥這些都是自己干,而麥克總是根據她的表現獎勵她,小家伙則用這些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最讓麥克感動自豪的是,他所開發的電腦游戲軟件,都要讓女兒先試著玩,他規定:只要女兒每提出一個修改意見,不論對錯都獎勵一美元。最多的一次,他一天付出了37美元的“代價”。
我曾和麥克討論過教育子女的問題,我說這樣教育孩子恐怕留下“向錢看”的后遺癥,而麥克反駁:向錢看沒什么不對,要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賺錢不易,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健康的金錢觀。
美國富豪的“共性”
我見過的美國富豪畢竟是有限的,但這里還是有一些共性(我接觸過的大多是百萬這個級別的),說出來供大家參考吧:
吃飯普遍不講究。
他們都有很體面的衣服,但平時穿的不是那么嚴謹,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小富翁,牛仔褲、T恤衫是很常見的裝束。
住房條件普遍較好,換房子的頻率也比較高。
他們都有兩輛以上的汽車,根據不同的場合和用途選擇使用。
大多購物是在超市,其次是專賣店。有時候也講究品牌,但不是為了炫耀,而是一般有品牌的產品質量還是可靠一些。
都喜歡買彩票,但只是玩玩。幾乎都投資過基金、股票。
基本都用信用卡,而且一般都有兩張以上,一般很少用現金。
美國的稅收多如牛毛,所以這些人對于避稅很熱衷。
都有過捐贈的經歷,而且數目還比較大。
立遺囑比較早(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麻煩。否則,法院將決定誰能擁有你的財產)。
都買過多種商業保險。
(文/何華 摘自《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