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0日電 著名學者李敖赴大陸前,拿出一封讀者來信,委托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打聽一個叫子尤的身患癌癥的中學生,現將這中學生的來信摘要公諸于下,而明天李敖將去看望這個孩子。
李敖爺爺:
我現在是在北京大學校醫院的病床上給您寫的這封信。早在今年3月末,我就準備動手寫它,那時我還是14歲。五十六年前的今天,也是一個14歲的少年,正在奔波流離,逃難去臺灣的路上。
4月10日的生日一過,我就15歲了。前幾個月發燒發得昏天黑地,但我又是個不能沒事干的人,就把媽媽剛買的《李敖回憶錄》和《北京法源寺》看完了,覺得很不錯。《李敖回憶錄》看到寫馬占山一段,我覺得好,念給媽媽聽,還沒念完就哭了。您的文章字字都喊在我心里,所謂“五十年來五百年內折話文第一二三”之說看來是實事求是!我在書的目錄一頁曾寫下這樣的感言:
3月27日讀完,其間發燒嚴重,幾次停止,今天趁兩手不輸液,看完最后一章,看完忽出一語“浩浩蕩蕩。”
后來又買了《李敖快意恩仇錄》和《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看,感覺很爽。我只要關注上一個人,就會努力了解他,見識了您的有趣后(我是最喜歡有趣的人),我想到應該給您寫信,問候一下。去年三月份,我被檢查出胸腔長了一個腫瘤,且為惡性,之后就是漫長而讓人回味的治病過程,一個大手術,兩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療,五次轉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個月頭頂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
我是在《李敖有話說》開播后不久就發病了,所以可以說,您的揮灑伴隨了我的整個生病過程,化療時,病房條件好,有電視,每天看您的《李敖有話說》是必不可缺的。電視里,您指手畫腳,以嘴為刀:電視下,我在病榻上讀書,以筆為刀。
我覺得咱倆有一個非常像的地方,您也是做過手術的人,但永遠顯露在眾人面前的是談笑風生的樣子,我也如此。您總在電視上時不時炫耀自己的字,說它“一極棒”,但我媽媽覺得她的字比您好,而我姥姥的字比我媽媽還好,所以我們家人的字已不是“一極棒”能形容的了,而是一家子“超級棒”!
《李敖回憶錄》里對教育的文化我很有體會,我現在正在做一個工作,采訪身邊的朋友,對初中三年做總結。
老師給我畢業卷子做,語文作文的題目是“講述自己人生中的潮汐與浪濤,與海底中蘊藏的珍珠。”我是正好經歷豐富,有可寫的,我的一個文學好友寫了一場足球比賽,那就是他們人生中的跌宕起伏。
在北大住的這幾個月,使我很有感觸,很想提筆寫它。在這兒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所有的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對周圍的情況視而不見:一群人總在特定的時間練怪怪的功;一個年齡很大的人總在樹林里認真地念英文,念得很差,卻讓我感動;有個總是坐在未名湖邊的人,將給過種人畫畫當成自己的職業,雖然我們覺得他畫出的人長得都差不多;路燈下,有個人借著微弱的燈光,用壓變形的聲音朗誦話劇,情景異常詩意……。這樣有趣的風景還有很多,我坐在輪椅上由媽媽推著走恐怕也成了校園風景。
我的同伴們正在為中考(升高中考試)結束而慶祝,今天看電視,明天去海洋館,當成績公布時,幾人歡喜幾人愁。我走出學校快一年半,養了一年半浩然之氣,世界與他們有很大不同。您可以大膽而自信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我最佩服的,心里很向往那種世界盡在我手中的氣魄與境界。但我們這一代是沒有選擇余地的,我們的世界盡在學校手中,老師手中,家長手中,分數手中。
我知道您寫過一本《教育與臉譜》,一直想找,但是好像我們這兒沒有賣的。另外順便想問您一個小問題,像寫《胡適評傳》這樣的書您要做多長時間的資料準備工作呢?
我要出書了,到時候讓您看看年輕一代的生活與思想。寫這么一封信,是一個小北京人在跟一個老北京人談天。五十二年前您給錢穆寫信,如今寫信問候的變成了十五歲的少年,收信的是個七十歲的老爺爺。時光如梭,您那傳統而又現代,東方而又西方的身影在我這一代恐怕是找不著了。我們看不見值得尊敬的飽學之士,固然那些飽學之士仍能被您挑出弱點,但他們至少飽學,而我們不飽,我們很餓,我們只能崇拜唱歌的,熟練記憶著滿是語病的歌詞。同學中也有人忠實地看您的電視,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受教育的機會,讓思維開闊,讓眼界開闊,讓人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可以自由地思考。
我這信寫了好幾個月,想到什么事就寫,所以拉拉雜雜,之所以將想到的都告訴您,是因為我信任您,您是一個有親切感的英雄。我相信,喜歡孩子并愿意與之交流的大人,是真正聰明的人,希望您也是這樣的人。信就只寫這么多,算是表示我對您的尊敬。
子尤
二00五年七月十日于北京大學校醫院(鳳凰衛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