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美國龍勝行集團公司、美國中國城超市集團公司董事長鄧龍,與天津市有關部門簽訂協議,根據該協議,在未來的3至5年內,鄧龍將向天津市投資3000萬美元,改造和新建40個農貿市場,使其連鎖超市化。這也是美籍華人鄧龍赴美15年后首次回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日前,記者在北京采訪了這位年僅37歲、在美國華人商圈中被譽為“超市大王”的傳奇人物。
紐約的第一桶金
人們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會有一段艱辛的往事,聽過鄧龍對往事的敘述,也不例外。
“我來美國之前,心目中的美國就像好萊塢電影里的天堂,每個人都過著歡樂富庶的日子。但是到了美國之后才發現,完全和想象中的不一樣,艱辛的生活從此開始。因為我一來到美國,馬上就跌入社會最底層。”談到最初來美國創業時的感受時,至今令鄧龍記憶猶新,感慨萬千。
1984年,祖籍福建三明的鄧龍,從福建永安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后,分配到三明一家公司做路牌、燈箱,不久開始代理一些公司出版的錄音帶和錄像帶業務。“我對做生意從小就有一種感覺。”第二年,鄧龍已成為當地最年輕的“萬元戶”。
1989年,感覺自己是個“有錢人”的鄧龍,帶著福建客家人那種“愛拼才會贏”的心態,準備去美國闖蕩一番,尋求新的發展空間。1990年2月,幾經輾轉,鄧龍終于到了紐約。
鄧龍來到紐約的第一個棲身之地是一處每天收費10美元的“籠屋”,就是許多人擠在一起睡通鋪,晚上睡覺時甚至會有蟑螂、老鼠從身上爬過;而他找到的第一個工作是拆馬桶、清垃圾的裝修散工,干的是最臟最累的活,不但工錢低,而且還要忍受老板的歧視和白眼。
如此殘酷的現實,讓鄧龍始料不及。“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1994年初美國發生的那場世紀暴風雪。”鄧龍說,“那時我自己開了一個搞裝修的小公司,那天,一個客戶打電話說他家的屋頂被吹翻了,讓我馬上過去修一下,我當時來不及找幫手,只身前往。在攝氏零下20多度的天氣里,當我順著梯子爬到樓頂,咬在嘴里的螺絲想不到已經凍在嘴唇上,當我從嘴里拿出螺絲時,嘴上連皮帶肉一起被扯了下來,滿嘴都是血。”
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鄧龍的命運。
這年年底,他在為一家華人食品進出口公司做裝修時聽到“福建的香菇好賣”,于是,他立即與國內親友聯系,為這家公司進了幾個貨柜的香菇。由于這家公司老板的吝嗇,他幾經交涉才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傭金,這也是他來到美國后淘到的第一桶金。于是,他決定與幾個朋友合伙,創辦自己的食品進出口公司,取名“龍勝行”,仍然從香菇做起。
瞄準商機創品牌
在美國,東方食品的進口過去一直由廣東和越南的老僑經營,其他人要想打進這個圈子相當不易。公司開業伊始,鄧龍身背香菇,頂寒冒暑,在曼哈頓中國城沿街一家家推銷。盡管如此,公司的業務仍然不景氣,幾位合伙股東也紛紛退股。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他拿出所有積蓄買下了那些股份,成了“龍勝行”唯一的擁有人。
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的中國移民大量增加。鄧龍看準商機,決定改變原先的單一品種經營,大量增加中國食品的進口品種和數量。他通過銀行貸款大批進口中國食品,公司的業務額急速上升。同時,他為這些進口食品自創品牌和包裝,并打上“龍勝行”的商標。一時間,他所代理進口的中國食品成了市面上的搶手貨。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鄧龍的龍勝行發展成了美國東部屈指可數的幾家以進口中國食品為主的大型食品公司之一,銷售范圍伸展到了全美近20個華人比較集中的州和加拿大的多倫多、溫哥華等地。自2000年夏季起,他先后在紐約開設了3家大型超市,并逐步在整個北美地區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網絡。每天,龍勝行的數十部大型送貨車奔馳在全美各地的超級市場、大型餐館之間。目前,年銷售額已達數千萬美元。
今天的“龍勝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主營食品進口、批發、零售,兼營房地產及影視制作發行業務的大型集團公司。
念念不忘養育恩
2004年9月23日,代表美國華商利益的“美國華商會”在紐約成立。作為首任會長的鄧龍告訴記者,華商會是由一批在美國的華人企業家、中資企業以及全美各地各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華商團體領袖發起成立。華商會會員是新移民的代表,他們有知識,有財力,有影響,其中大部分人已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華商會成立后,包括美國總統布什在內的眾多政府高官和國會議員,紛紛為他們發來賀信。
在美國事業有成,但鄧龍依然不忘報效生養他的中國。2003年,他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10萬美元,支持中國抗擊SARS工作;今年,他為中國僑聯捐建了3所“僑心小學”,還在清華大學捐款設立“清華之友———鄧龍僑心工程助學金”,幫助西部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今年8月,鄧龍與其他29人一起,在馬來西亞獲頒“2005年亞太地區最具創造力華商領袖獎”。
放眼未來,鄧龍看到美國華裔移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潛力,看到中美貿易發展的美好前景,為此,他對自己的事業和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