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八月十二日電題:從“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
作者 鄭小紅 聞子 陳治
“三天一層樓”曾是深圳速度的寫照。
過去二十五年中,跳躍式的發展和驚人的速度造就了深圳的輝煌,建市的二十五年間,深圳GDP達到一千億元人民幣用了十八年,達到兩千億元用了五年,而突破三千億元僅用了兩年。二十五年來,深圳年均增長速度近百分之三十,生產總值增加了一千八百倍。
但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深圳人發現,按照“速度深圳”的發展模式,深圳將面臨四個“難以為繼”:一是土地、空間有限,剩余可開發用地僅二百多平方公里,按照傳統的速度模式難以為繼;二是能源、水資源難以為繼,抽干東江水也無法滿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長需要;三是按照速度模式,實現萬億元GDP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入,而深圳已經不堪人口重負,難以為繼;四是環境容量已經嚴重透支,環境承載力難以為繼。如果不改變發展模式,很快就會出現環境危機。
如今,深圳自覺校正發展思路,調整經濟特區前進的航向,下決心實現從“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歷史性跨越。不再看重單純的GDP排名,而是更加看重發展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效益指標。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深圳明確提出,在這個能源、資源匱乏的城市,必須堅持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
深圳也初步嘗到了“效益深圳”的甜頭。二00四年深圳每平方公里產生一點七五億元的GDP和六千萬元的稅收,高新區一十一點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產值達到九十點六億元,兩項指標均為全國之最。
與此同時,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深圳每萬元GDP的電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耗為二十六噸/萬元,遠遠低于全國的二百噸/萬元左右的平均水平,兩項指標均為全國最低。
曾經讓深圳人引以為自豪的“深圳速度”正在向深圳效益轉變,“效益深圳”開始成為深圳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陳彪說:“以效益來確定速度,才會有真正的速度,才會使人民群眾真正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二00五年深圳經濟工作的目標不是首先要有多少投資、出口、消費和GDP的增長,而是要按照‘效益深圳’的要求,首先爭取萬元GDP建設用地下降百分之十,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百分之四,空氣質量和河流水質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