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8月4日電 今天出版的《中國青年報》發(fā)表文章指出,中美通過政府渠道進行溝通的同時,兩國國會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強,中美“國會外交”日漸活躍。
文章稱,近一段時間以來,布什內閣的多位高官接連訪華,中美政府渠道的磋商高效而密集。此外,中美兩國國會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強,中美“國會外交”日漸活躍。
文章說,剛剛結束的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眾議院交流機制第七輪會晤取得了豐碩成果。除了與美國眾議院之外,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參議院的交流也已形成機制。去年,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參議院就建立正式交流機制達成一致,并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成立中國全國人大中美(參院)議會小組。這是自1999年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眾議院建立交流機制以來,中美雙方為進一步擴大兩國立法機構的交往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步驟。
文章稱,去年8月,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特德·史蒂文斯率領代表團訪華,正式啟動與中國全國人大的交流機制。今年6月,應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參院美中議會小組主席史蒂文斯和聯(lián)合主席井上健參議員的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全國人大中美(參院)議會小組主席盛華仁率全國人大代表團赴美,出席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參院交流機制第二次正式會晤。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人大中美(眾院)交流小組主席姜恩柱等陪同訪問,并與美國眾院美中交流小組主席曼祖洛眾議員舉行第六輪定期會晤。
文章分析稱,由于中美政府之間高層訪問頻繁,中美國會渠道的溝通和交流往往沒有引起世人重視。作為兩國最高的立法機關,兩國國會在各自國家的政治系統(tǒng)中起到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政府、國會以及智囊交流是國家之間交流的三大主要渠道。很多情況下,三大渠道都非常重要,并且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美國國會在美國的政治架構中地位非常特別,它既是美國最高的立法機關,也是民主、共和兩黨利益交融斗爭的戰(zhàn)場,還是美國各州維護和擴大自身利益的舞臺。在美國對華政策上,美國國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文章分析指出,中美建交之初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國會對兩國關系起到的負面作用較大。包括對中國統(tǒng)一非常不利的《與臺灣關系法》的出臺,就與國會有直接關系。在臺灣、人權等中國內政問題上,美國國會一直對中國妄加干涉和批評。近年來,中國希望著力改變美國國會“反華”的主調,規(guī)避美國國會在中美關系中的破壞性,增加其建設性。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為此也特別加強了與美國國會議員溝通的工作,中國全國人大也與美國參眾兩院建立了定期交流機制。
文章認為,隨著中美兩國“國會外交”的活躍,越來越多的美國國會議員來華訪問。通過親自觀察和體驗,部分美國議員對中國加強了了解,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偏見。今年5月,兩名在美國國會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參議員利伯曼和亞歷山大聯(lián)合提出一項議案,要求美國聯(lián)邦政府從2006年到2011年的五個財政年度內撥款13億美元,全面促進美中在教育、學術、商業(yè)等方面的交流與接觸,并在美國中小學加強中文教育。利伯曼說,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應把中國看作盟友,在建設商業(yè)繁榮中要把中國當作伙伴,與中國展開接觸,對美國至關重要。這也反映出,美國國會中“反華”的聲音有所減弱,而主張與中國接觸與合作的聲音在增大。
文章同時也指出,在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中海油收購優(yōu)尼科等問題上,美國國會依然妄加干涉,將中歐關系復雜化、將中美經(jīng)濟問題政治化。這也凸顯出,中國對美開展“國會外交”的難度是相當大的。(石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