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8日電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提出下半年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研究員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指出,下半年宏觀調控應保持現有力度。
宏觀調控關注重點在明后年
謝伏瞻指出,從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看,GDP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既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就業增加,消費增長,國際收支保持順差,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金融運行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處高位。這些指標的組合表明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是好的。
而從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看,一些新情況和新趨勢需要關注,如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從去年5月以來平緩回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明顯下降,同比回落27.9個百分點;進口增速下降,增幅同比下降29個百分點,也低于出口增幅;CPI同比呈下降趨勢,環比持續幾個月負增長;上海、廣東等經濟大省工業增速在下降,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帶動力有可能減弱。
他說,綜合靜態和動態兩方面的分析,我并不認為下半年的經濟會趨"冷",我覺得下半年經濟可能呈高位運行,穩中趨降的態勢。如果保持目前的調控力度,宏觀經濟既不會反彈走高,也不會加速下滑。宏觀調控關注的重點不在今年而在今后1至2年,應及早解決一些傾向性和關鍵性問題。
確定調控目標需權衡各種因素
目前宏觀調控正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謝伏瞻表示,在調控方向上,是繼續抑制經濟過熱,防止反彈,還是反向操作,防止經濟的加速下行,或是穩定現行政策,觀察發展動態,適度微調?這是需要正確選擇的。根據當前經濟運行的狀況和趨勢看,我認為,穩定現行政策,把握調控重點,適度微調是有必要的。
謝伏瞻指出,在總的調控力度上,基本保持現行的調控力度,而在具體調控的目標上,重點要關注中期增長目標和發展的持續性以及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努力擴大國內的需求,逐步降低對外需的依賴,增強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能力和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要注重經濟結構調整,消除結構的扭曲;要繼續深化改革,消除經濟增長的體制性結構性障礙。
信貸的結構和總量要平衡
深化改革是今年的主基調,下半年宏觀政策的重點主要是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的調控力度。一是保持信貸合理增速,防止信貸的過度緊縮,同時大力調整信貸結構;二是把握房地產的調控力度,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三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后適應性調整。如果這三個方面的調控不出偏差,宏觀經濟的當前穩定和中期增長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謝伏瞻稱。
謝伏瞻還表示,上半年貨幣供給的增長率大體上是適當的,但造成這種"寬貨幣緊信貸"的局面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各類商業銀行改革密集推進,受資本充足率的約束,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明顯加強,主觀上放貸的意愿變得更為審慎;客觀上,一些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受經營狀況和宏觀走勢的影響,借貸的意愿在減弱;一些需要貸款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沒有抵押和擔保,得不到貸款,這就造成了貸款增速的放緩。
為了既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又規避金融風險,一方面要保持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另一方面要大力調整貸款結構,適當增加流動資金貸款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在商業銀行改革過程中,需要強調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是控制風險,二是提高效率,兩者不可偏廢。既要提高資本充足率和降低不良資產比率,也要提高經營效率,積極拓展貸款業務。下一階段的調控重點就是要把握信貸政策的調控力度,在總量上要按照年初確定的目標, M2增速保持在15%左右,貸款保持相應增長。在貸款結構上,適當增加短期貸款。
匯率改革是自主性調整
謝伏瞻表示,從1994年匯率并軌以后,十多年的時間累積外匯儲備7100多億美元,使人民幣匯率面臨著升值的內在壓力。姑且不談幣值的高低,僅從匯率的剛性對經濟總量和結構調整的負面影響,調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無論從中國經濟當前穩定和長期發展看,都有必要盡快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以增強匯率的彈性。因此此時進行匯率調整是出于我國經濟自身的需要,是一種自主性的調整。
在時機的選擇上,也是非常恰當的,做到了"出其不意"。從當前經濟變化情況看,一是經濟增速有放緩跡象,二是美元在此前兩個月相對歐元和日元等主要貨幣已經升值了5%至10%不等,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已經在降低。三是美元利率和人民幣利率之間的利差在擴大,此時調整匯率是非常及時、非常正確的選擇。
在影響方面,此次人民幣匯率調升2%對我國就業以及出口會有所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因為2%的升幅還是很小的,而且我國經濟也需要這樣的彈性,需要適應這種參數的變化,從而調整企業自身的經營方向,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如果說有影響的話,也應該是正面影響大于負面影響。(記者 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