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949年,在蔣經國的安排下,由王升將軍帶著蔣孝嚴一家經南昌輾轉廈門來到臺灣新竹,當時蔣孝嚴兄弟年僅七歲。在臺灣新竹,蔣孝嚴兄弟在外婆一家的關愛照顧下,他們的童年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而單純。那個時候,他們始終不知道父母是誰,他們認為舅舅和舅媽就是自己的父母。
白巖松:到了臺灣之后,蔣經國先生從他的政治位置也放在那兒,但是在暗中有沒有一些蔣經國先生對您的照料或者分咐。
蔣孝嚴:對我們的照料是通過王升王將軍。他到新竹去,把生活費交給我們,我們小的時候就有印象。一來呀,他跟外婆聊聊很愉快。他一回去我們生活就好了,就覺得不錯了,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可以買到魚了,生活有改善了又可以買到衣服了。但是這個情況到我們念初中的時候,就突然中斷了。王升沒有出現了,過年也沒來。問題就說父親那邊來的接濟通過王升,王升給我二舅舅,后來兩個人有矛盾,可能幾乎吵架,不來往了。王升就根本不來了。那他也到臺北去了,那他自己說做生意,在新竹。生意沒有一個東西做出來,沒有一個成功的,所以生活就越來越差。我們初中高中都非常地辛苦,到念大學的時候,連注冊的費用都沒有辦法如期地去繳費。
解說:那段日子蔣孝嚴一家過得非常艱苦,兄弟倆兒還曾經去米店賒過米。直到他們上高中,有一天晚上,外婆才告訴了他們的身世,這讓蔣孝嚴兄弟感到十分驚訝。
白巖松:在這幾十年當中,你想想吃過很多的苦,甚至叫大毛、小毛。在新竹的時候,上初中會那么地艱難,然后周圍別人議論紛紛等等。在您的心里有沒有恨過、抱怨過。
蔣孝嚴:稍微在上高中的時候,我們說怎么會這個樣子,有點不平,有點不滿,恨還不至于。我想一個人總有天生的父子的這種情感,這是很難去形容的。我們渴望得到父愛,可當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也盡量想辦法說服自己,去了解這種客觀的環境。當然這段的過程,我是覺得對一個人來講反而回頭想想是有幫助,積極地和推動地。
白巖松:沒有錯
蔣孝嚴:外婆她(在我們)小的時候,給我們講的一個觀念,你要好好地努力,你不能靠別人,將來別人幫不了你忙,你只有你自己幫助你自己。這種觀念很深,從很小就是這樣一個觀念,否則的話你可能自暴自棄。那個年齡叛逆性等等,這樣我不必了嘛,居然蔣家的人,然后住到新竹,生活又那么苦,這何苦來哉呢。也可能會變壞,就在這一念之間走到了一個正確的路途。
解說:身世的不幸和生活的窘迫反而激發起兩兄弟努力讀書的熱情。1960年,蔣孝嚴考入臺灣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后,他憑著優異的成績考入臺灣地區行政部門工作。但是,蔣孝嚴卻從未放棄過對父愛的渴望,見父親一面成了他當時最大的心愿。
蔣孝嚴:1973年,然后在酒會上面后來他也來了,我遠遠看到,那種感覺是相當地辛苦,我可以這么說,他知道你是你嗎,目光有接觸,后來我馬上閃開。這個照道理,在這個場合都要去致意的,握個手等等。可是我卻沒有這么做,我也沒辦法這么做,我不能假裝,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務員,這樣的一個心情去握個手去問候。后來我還是這個躲到一邊躲開
白巖松:但是看蔣經國先生的眼神,他知道你是你吧?
蔣孝嚴:我的感覺他知道,也可能是主觀,可是我相信他應當看得出我來。因為根據王升王將軍講,我們每一段時間的照片都會經過他送到他那里
白巖松:在你們長大了,尤其在做公職人員之后,父親有沒有通過王升或者其它的一些通道給過你們一些囑咐,或者說是就像父親給孩子的勸告、忠告一樣的東西?
蔣孝嚴:我希望有,可是沒有沒有得到。甚至于我在公職的過程里面,然后反而因為父親是誰,而受到了一些升遷上面的延宕,而不是速度加快。蔣經國先生并沒有說是通過誰,說這個人你好好提拔一下,那要如何,根本沒有。
解說:但是,蔣孝嚴始終相信,會有那么一天,他可以和父親見面,可以叫聲父親。然而當蔣孝嚴真的和父親見面了,蔣經國先生已經不可能在看他一眼,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
蔣孝嚴:1988年他過世之后,蔣孝勇帶著我跟蔣孝慈,晚上我們三個人就到榮總懷安堂。蔣經國先生就停放在榮總醫院那個冰庫里面冰床。那時我們見了一面,最后的一面也是第一面。可是卻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這樣的一個場景,當時我跟弟弟跪在地上哭也來不及了,當然了,這都過去了,這都過去了。
白巖松:可是我覺得我跟我弟弟那種哭可能不僅僅是一個像很多的孩子跟父親,一旦父親離開之后,是一個相濡以沫之后的告別,可是非常復雜那個眼淚。
蔣孝嚴:那當然,我想那是很難形容的。見一面居然怎么會在這樣的一個場合,這個為什么不能夠早幾年,能夠分他的憂,分他的勞。他當然他有很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