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喀什七月二十二日電 題:目睹英吉沙小刀制作過程
記者 程勇 張明
參觀之前就聽人介紹,“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英吉沙的小刀人人夸”。
從新疆喀什市出發向東南方向行七十公里,就到了英吉沙小刀的主產地英吉沙縣。英吉沙小刀以產地聞名,是維吾爾族的傳統手工藝品,造型別致,制作精巧,既可作實用刀具,又有藝術欣賞價值。英吉沙的工匠們還喜歡在小刀上雕刻色彩鮮明的圖案花紋,有的甚至用寶石來點綴,玲瓏華貴,令人愛不釋手,是頗具特色的絲綢之路旅游紀念品。
英吉沙小刀已有四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因工藝聞名世界,市場供不應求,故部分廠家引進了現代化的制作工藝,但由此大量傳統制作技藝逐漸流失,仍保持古老制作工藝的已為數不多。
“一個產品立足世界,除了精湛的工藝外,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必不可少的。”英吉沙縣民族小刀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吾甫爾·熱合曼說。據悉,該廠集中了英吉沙縣所有的小刀制作老藝人,全手工制作,因此制作時間相對較長。
小刀的優劣主要在刀刃的鋒利度及刀柄的工藝,一把普通小刀的制作時間約七小時,而好一些的,則需要一個熟練工人花三天的時間。
在加工廠的第一個加工點,一位老藝人正在用白銀精心打造刀柄上的花紋,對于周圍記者頻頻的照相機閃光毫不在意,在他眼里似乎只有那美麗的巴旦木花紋造型。在他的旁邊,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巴郎(維族小伙子)忙前忙后地為老藝人準備材料,一有空就坐在老藝人的身后看他加工,也只有這個時候老藝人才會抬起頭給巴郎講解幾句。
另一邊,一中年人正對著陽光對比刀柄,比一下,就用銼刀銼一下,再比一下,再銼一下,其小心翼翼如姑娘繡花一般。在他身后的打磨點則需要兩人合作,一人用一根纏著皮帶的木棍轉動磨輪,另一人則開始打磨小刀。據說這種工藝已經相傳三四百年了。為了保存傳統工藝,這里全部采用這種古老的制作方法。
吾甫爾說,他們廠加工的英吉沙小刀主要有維吾爾族喜愛的鳳尾式、百靈鳥式、黃鸝式、喜鵲式,哈薩克族喜愛的紅嘴山鴉式。除此之外,他們還開發了漢族喜愛的龍泉劍式、梅花式,蒙古族喜愛的獸角式等,共計五十多個花樣,每年僅生產三至四萬把小刀。
目前,“英吉沙小刀”正在積極申請原產地證明商標,如果申請成功,“英吉沙小刀”將成為新疆繼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之后的又一原產地證明商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