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以超過七成的高得票率當選國民黨新一任主席,并在由北到南的所有縣市中漂亮勝出,為國民黨歷史掀開新的一章。而高得票率不只意味著馬英九首次沖破了南北省籍限制、一腳跨過了濁水溪,也象征了國民黨基層黨員在傳統和改革之間,明確地選擇了后者。
然而,整個選舉過程卻也突顯了國民黨內清新派和保守派兩股勢力相互磨合時所產生的矛盾和沖擊,更暴露了馬英九和幕僚團隊在許多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馬英九和幕僚團隊要率領國民黨邁向2008年重返執政之路,艱巨的挑戰在選后才正要開始。
觀察家都說,馬英九在選舉戰略拙劣的情況下最終卻取得壓倒性勝利,確實是他多年積累的人氣和形象資產的一次重要勝利,對一個必須整合黨內外不同壓力的新上任主席,這次的選舉結果對于馬英九奠定自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和支持基礎,能起關鍵作用。
王票倉成馬囊中物
就地方得票率來看,馬英九不只在自己中北部的大本營,如臺北縣市、臺中縣市和桃園縣,都以狂風掃落葉之勢贏得七到八成以上的支持率;中南部王金平的傳統票倉“高高屏南”(高雄縣市、屏東、臺南),也意外地成了馬英九的囊中物,得票率還超過六成,顯示馬英九的超人氣已經成功攻占了中南部的本省籍選民。
相反地,王金平在選戰期間表現了綿密的人脈基礎和雄厚的動員實力,在這場選舉中卻發揮不出效應,甚至連家鄉高雄縣也保不住,卻也突顯了國民黨傳統組織戰勢力正在逐漸式微,抵不過黨內對改革的普遍期望。
臺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廖達琪教授說,馬英九接下來的任務是,必須盡快確立自己的改革路線,在堅持推行改革的同時,還得保有一定程度的柔軟性,去包容王金平所代表的保守派所具備的理念和文化。
跟馬英九同屬中生代代表的戰友、“立委”吳敦義和臺中市長胡志強都認為,馬英九和馬家軍有必要從這次選戰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并學習王金平和競選幕僚在選舉戰略和人脈基礎上所體現的優良作風。
吳敦義就舉例說,這次選戰中,黨內“大老中老小老,通通挺王,再加上水利會農會等傳統組織”,王金平最后一刻還勸出多位跨黨派“立委”站臺,就充分印證了“馬英九沒有朋友,王金平沒有敵人”這句話,尤其突顯馬英九在黨內中高層支持度非常薄弱。未來要領導國民黨,并為年底縣市長選舉整合泛藍勢力,馬英九和團隊必須在人脈和組織上下苦功,如果仍像過去那樣孤芳自賞、自鳴清高,不只主席位子難坐,怕連整個黨都要賠上。
對于王馬兩人未來的合作空間,政評家都認為,王金平兩度拒見馬英九,應該只是落選后一時的情緒性反應,以王金平圓融靈活又雍容大度的性格看來,只要馬英九能不斷維持低姿態,展現合作誠意,王金平應能以大局為重,接受副主席一職,協助馬英九落實“王馬共治黨中央”的理念。
廖教授說:“其實,從連戰投票給王金平、以及黨內大老在最后時刻出面挺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黨內高層預先為王金平搭的橋,讓他即使落選了,哪怕以巨大的差距落選,也能夠在選后憑借這些支持力量,輔助馬英九,繼續在黨內發揮領導角色。”
當然,這場國民黨主席選舉,著眼點還在2008年“總統大選”。經過這次民主選戰的洗練,無論是可能候選人馬英九、或者國民黨百年老店,都算是積累民主運作的經驗,掌握了選舉戰術的操作,也成功模糊了黨內的省籍界線、凝聚了改革共識,應能更汲取更大的資本和信心,去迎接2008年更艱巨的挑戰。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作者:林琬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