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各高等院校二○○五年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剛剛結束,二○○六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政治大綱已經公布,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這次大綱的變動將使研究生入學考試難度加大。
筆者是經歷過考研的人,深知此次大綱修改的“意義”:英語方面,無論是今年新增的“七選五”完形填句,還是明年可能出現的排序題和標題內容搭配題,都是加大對文章大意把握的考查力度,這種對抽象理解和邏輯整理的考查使得考試難度相對于往常的細節考查難度加大不少;政治去掉辨析題,避免在理論考察方面與簡答題重復,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題的考查,這使得考生僅僅對理論的把握是不夠的,還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且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并形成深度思考的習慣。這樣的考試確實能夠使考生對英語、政治有好的把握,但是如果跳出考試本身來看,不禁讓筆者三問當前的研究生招生。
什么樣的人適合讀研究生?當前的研究生考試分為公共課和專業課,每門課都有單科限制,任何希望通過自己所擅長的專業課給自己“拉”分數的人,最終將落得單科受限的結果。但是很多專業如藝術、文學等并不需要對政治和英語等這樣的公共課有很深的把握,相反的是,往往是那些公共課受限的考生卻是在所考專業大有發展前途的人。另一方面,公共課好的考生似乎可選擇的專業多之又多,有的學校專業課只指定一本書,那么只要專業課及格,公共課考得好一點就“搞定”了。很多理科類專業的考生去考經濟管理類這些容易找到高薪工作的專業,上了研究生之后卻因為自己的專業功底不深而無法為學術研究做出貢獻。
教授的招生權力有多大?當前研究生考試中的專業課是學校自主命題和閱卷的,命題人就是本學校本專業的教授,由于學校中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原本嚴肅的研究生考試遠沒有高考那么透明公平,前不久發生的“北交大教授涉嫌性交易泄漏考研試題”案就是最好的例證。
考生的“話語權”何在?研究生考試中的各種政策似乎從來都是“粗魯”制定下來的,然后就是考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循規蹈矩”、小心翼翼的努力并期待在這種“游戲規則”中勝出。“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想必考生更了解研究生招生中的弊端,政策的制定者是不是應該更多地聽一下考生的“心聲”呢?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向前推進,高學歷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考研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適應這種需求,有必要對當前的研究生招生制度進行思考:一方面認真思考研究生的培養對象,必要時“不拘一格降人才”,并且避免“保送研究生”的腐敗化現象出現──某些強勢利益集團利用各種名目將自己不符合“保送”標準的子女“弄”成符合標準;另一方面,加大高校自主命題的監管力度,必要時考慮取消自主命題而采取內地統一命題的方式;最后,讓考生說一下對研究生招生的看法,如有好的建議,不妨采納。
高學歷人才雖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但是他們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這就使得研究生招生不容忽視,希望符合專業發展的,能夠“招”到“人才”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盡快出臺。
文章來源:香港大公報 作者:車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