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八日電 業界關注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商品目錄》本月五日正式出臺。此次實施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的產品包括對歐盟出口的十類產品,期限自二00五年七月二十日起至二00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而多家企業表示對新配額制度感到擔心和無所適從
商務部公布的這十類紡織品分別為:二類、四類、五類、六類、七類、二十類、三十一類、三十九類、一百一十五類。按規定,在《管理商品目錄》發布三十天內,商務部將根據分配原則確定各經營者可申請的商品類別和數量,一次或分批次以書面和電子形式下達至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七日,商務部公布了第一次分配全國總量。
但據海關總署最近公布的截至七月三日歐盟十類紡織品出口數量和出口進度:在輸歐的十類產品中,五類和一百一十五類商品出口配額使用率已超過了四成。因此,大量的紡織企業在下半年將面臨沒有配額可用的局面,很多企業非常擔心這一點。
寧波一家外貿企業反映,隨著這幾類產品出口歐盟進度的快速上升,到七月二十日以后,假如一半以上的輸歐配額已經出掉了,他們還能分到多少的出口量?
杭州一家紡織品企業說,七月二十日以后的定單現在都不敢接,因為不知道是否可以領到許可證。他們對于今后的配額申請資格以及程序問題感到非常迷惘。
溫州的一家外貿公司指出,利用配額制度,仿佛又走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老路上去了。他擔心這一制度不僅不能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而且會導致不正當交易以及腐敗的滋生,不利于自由競爭。這家公司建議運用市場手段公開招標,同時提高產品的出口成本穩定出口數量與價格,從而引導市場向高附加值的紡織品出口轉變。否則,若按現行的政策實行僅僅是限制出口數量而已,而不利于紡織品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轉變。
對此,商務部外貿司有關負責人認為,《管理辦法》充分體現了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企業不必恐慌,不要搶出口,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公布的可申請數量切實安排好生產,做到有序出口。同時,企業也應該切實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單位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