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胡錦濤主席正式出席G8峰會,中國與這個富人俱樂部打開了正式對話大門,雙方如何磨合,還要有一段相當長的道路要走。
早于30年前(1975年)7月,在法國倡議下,五大工業國法、美、英、德、日的首腦首次舉行峰會,決定在聯合國的框架之外,另外成立一個松散的組織,訂立一些游戲規則及道德規范,目的是要維護其利益,繼續發財。1976年加入加拿大、意大利形成七國集團,簡稱G7。1994年俄國總統葉利欽正式參加會議,形成“7+1”機制。會后以“八國首腦會議”名義發表“最后公報”,從此變成G8。
這一次中國正式與會,會后會不會形成“8+1”機制,從而變成G9呢?相信并不樂觀。理由之一是,今次還同時邀請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參加,會議全稱“八國集團與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國領導人對話會”,如果突出中國,其他四國必定不滿,最少,印巴兩個大國會有意見。
另一方面的理由是,中國在短期內都不想成為富人俱樂部的一員,因為中國至今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發達的工業國;中國不想與富人做朋友之后,失去幾十年來關系一直良好的第三世界“窮朋友”;更主要的是,中國并不認同G8的游戲規則及道德規范,不想入會之后會受束縛。
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提出“三分世界論”,把地球上所有國家,劃分為“三個世界”。他說: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日本、歐洲、加拿大、澳洲是第二世界;亞洲除日本外,整個非洲及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中國屬于第三世界,因為政治、經濟各方面,中國不能跟富國、大國比,只能跟一些窮的國家在一起。
中國加入聯合國, 得到第三世界“窮朋友”的幫助,所以,毛的“三分世界論”一直影響至今。鞏固與第三世界“窮朋友”的友誼,仍然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但排于第三位。
今年開始,外交部出版的《中國外交》(2005年版),把“穩定和發展同主要大國的關系”列于首位;而把“增進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從原來的第一位,改為第二位,這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外交“周邊國家是支柱、大國外交是關系、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的定位,但是,中國一年多來頻頻與大國打交道,說明中國已經把“大國外交”放在最重要的首位。
“大國外交”的主要對象就是G8,每年有一次正式的會面,中國要抓住這個機會,與大國展開對話。既然要對話,雙方都要讓步:一方面,G8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另一方面,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要遵守G8現行的游戲規則及道德規范,雙方需要磨合,才能皆大歡喜。(摘自香港東方日報;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