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七月三日電 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軟硬兼施”望騰飛
中新社記者李靜
進行了十三年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被公認為是亞洲諸多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一個成功的范例,而這世界第六大河流流域至今仍被視作“有待開發的處女地”。GMS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召開在即,專家認為GMS六國已做好次區域經濟“加速”發展的準備。
亞洲開發銀行于一九九二年發起建立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十多年中,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攜手著重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突破次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東西和南北經濟走廊、電力聯網和貿易、鋪設電信光纖、以及瀾-湄河道改造為緊密六國經濟聯系,創造“亞太新增長極”做足鋪墊。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經濟室主任柴瑜認為,GMS正由實體的“硬件”建設向制度化的“軟件”建設過渡。第二次GMS領導人會議期間將簽署的合作文件如《GMS便利客貨跨境運輸協定》有關附件和議定書、《次區域電力貿易運營協議第一階段實施導則諒解備忘錄》都旨在為共同開發制定統一規則,使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開發從無序到有序。
柴瑜指出:“‘軟件’建設對次區域發展至關重要。從今往后一系列‘規則’的制定將為六國營造一個透明、穩定和日漸繁榮的商業環境。”
而與此同時,硬件建設也在繼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現在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合作的重點領域,”柴瑜說。除建設中的經濟走廊外,本次會議將簽署的《信息高速公路規劃和建設諒解備忘錄》將有力推動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提升GMS各國的網絡通信能力,縮小數字鴻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據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透露,本次會議擬通過《領導人宣言》,回顧GMS合作成就,分析面臨的挑戰,對未來具體合作方向和重點舉措做出規劃。泰國、柬埔寨、緬甸、老撾的外交官紛紛表示,對次區域開發的遠景規劃和十年戰略框架充滿信心,GMS六國已準備為此加速前進。
七月二日全球民眾大游行呼吁“讓貧困成為歷史”的時候,集中三個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五千萬貧困人口的大湄公河流域正向繁榮未來大步邁進。“共飲一江水”的六國人不僅“彼此情無限”,還期盼著這條“東方多瑙河”能早日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