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斷然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鄧小平同志科學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也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鄧小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成果是屬于人民的;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要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們黨肩負的新任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江澤民同志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處理好各種關系,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強調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等等,都是為了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
總之,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新進展,既是對黨執政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國外一些執政黨執政經驗教訓的借鑒;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三、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領域和規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條件。我們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使國家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關鍵還是要靠發展。只有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我們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關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才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經濟發展不僅要持續快速,而且要協調健康,這是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證,也是人民群眾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重要保證。要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要認真汲取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深入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科學調控的能力,通過改革創新建立健全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確保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民占多數人口的國家里,農民是否安居樂業,對于社會和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廣大農民日子過好了、素質提高了,廣大農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就會更加牢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逐步建立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支持政策,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努力實現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促進城鄉良性互動、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