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六月三日電 題:中國最早鄭和廟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林國瑞
在福建漳州市區東北部有個龍海角鴻漸村,它東鄰廈門市區、南接九龍江入海口,村落依山傍海,是著名的僑鄉,也是菲律賓前總統科·阿基諾夫人的祖籍地。廈門市文史專家、集美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陳延杭在此間向記者披露,中國國內最早的鄭和廟就坐落于此。
記者來到鴻漸村探訪,此廟面積不到二十平方米,供奉著鄭和及助手王景弘的兩尊坐像,均頭戴太監帽,身著戰袍,一為黑臉、一為紅臉。鄭和行伍出身,身體魁偉,應為黑臉的那尊;而王景弘熟悉航海、醫術,應為粉紅文人臉那一尊。而戰袍是同樣的色彩,表明鄭和與王景弘同為正使。所不同的是,鄭和那尊坐像兩眼看得很遠。廟門上有一副對聯:“著千古之功勛職封太保,濟萬民乎黎庶德重風山”。
鴻漸村村民許永洋告訴記者,明代該村先賢有很多人在附近的月港隨鄭和下南洋,并得到鄭和的保護和幫助,使他們得以安居樂業、繁衍生息。為紀念鄭和的功德及恩惠,旅外僑胞便在僑居地為他修建廟宇、雕塑神像、供奉祭拜。鴻漸村旅菲僑胞甚多,僑胞屢見海外均有鄭和廟宇,而家鄉沒有,為感恩鄭和給家鄉帶來的功德,明未清初年間,旅菲的鴻漸僑胞把在南洋供奉的鄭和畫像帶回家鄉奉祀,在該村西面建一座廟宇,村民稱為“太保公廟”,并把每年農歷八月廿三日作為鄭和紀念日,俗稱為“華僑節”。
據《閩都別記》記載,鄭和有一次下西洋“聞將至閩界忽然起大風吹轉回頭,眾人皆憂”,“被漂沒至風定,始能收泊山旁,不知此處何地,唯見成群白鷺往來”,“鄭和太監等船泊至白鷺島”。陳延杭認為,白鷺島指的應是現廈門島無疑了。就是說,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在回航途中,遇到大風被風刮到白鷺棲息的海島,那時廈門尚未開發建港,月港(今海澄鎮)開始崛起,而鴻漸地處月港北岸海口,與廈門近在咫尺,僅一山一水之隔,船隊錨泊在那里避風是完全可能的。
鴻漸村是閩南著名僑鄉,旅居南洋海外僑胞甚多,鄭和、王景弘作為大明朝王國的和平使者,關愛華僑,因而更受僑鄉人民的敬重和垂愛。鴻漸村鄭和廟于明末清初始建至今,已歷經數百年之久,年年香火不斷。鴻漸村海外僑胞把“鄭和廟”敬仰為“祖廟”,足見對鄭和的敬重。
該廟“文革”中被毀,雖然毀了廟宇,但毀不掉華人對鄭和的懷念之情。一九八六年由菲律賓僑胞、許永洋的叔叔許文忠捐資,在原廟址按舊廟式重新修建一座鄭和廟。廟宇重建后,鄭和及王景弘二尊神像分別由旅菲僑胞許萬嵩和旅馬來西亞僑胞許萬益捐資。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四日,時任菲律賓總統科·阿基諾夫人返鄉尋根謁祖時,還特地到“鄭和廟”拜謁。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有座建于二百多年前的“侯天府廟”,崇拜主神為“鄭府圣侯”,臺灣“鄭侯廟”是從鴻漸村分靈出去的。不久前,臺灣云林縣北港鎮許先生來函,談及他們的祖先于二百多年前,由福建沿海帶去一尊“鄭府圣侯”塑像,要求代為尋找這座祀奉鄭圣侯的古廟。此外,廈門大學四位退休老教授游覽鴻漸村時,從該村《許氏族譜》中發現“太保公”(即鄭和)因下西洋有功,曾有“鄭圣侯”的封號。由此可見,“鄭和廟”亦是臺胞尋找的“鄭府圣侯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