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三日電 題:中國紡織品出口應實施新戰略
中新社記者閆曉虹
今年四月以來,美歐相繼對中國紡織品啟動設限調查,其中:美國政府已決定對棉制褲子、棉制襯衫和內衣褲三個類別的中國服裝產品重新實行配額限制,該三類產品在今年美國市場的數量只能增長百分之七點五,并受理了業界對中國七種紡織品提出的設限申請,恢復受理對中國十二種紡織品以“市場擾亂威脅”為由的設限案件;歐盟則對中國九種紡織品開始進行特別限制措施調查。
取消紡織品配額限制后,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不僅引起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高度關注,紛紛祭起“特保”大棒,甚至土耳其、印度等國也已開始擔憂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激增給本國紡織業的沖擊,紛紛舉起“擋箭牌”。
一時間,中國紡織服裝仿佛成了“洪水猛獸”,但事實是否如此呢?中國制服網董事長兼CEO程漢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絕非如此,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產品多以價格低廉的低端產品為主,中國的紡織服裝業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并必將在全球紡織服裝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此間專家認為,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現在就遇到這樣一個瓶頸問題。一方面是局限于低端產品,總量很大,利潤很低,但因其低價戰略不時遭遇歐美等國以反傾銷為名的“特保”措施;另一方面,在高端產品上,無能為力,出現嚴重的市場缺失。中國的紡織服裝業必須要突破這個瓶頸才會在全球市場有所作為。要突破這個瓶頸,要做到:
第一,要繼續牢占低端市場,但絕不以犧牲價格和利潤作代價,而在于提高質量和產品信譽。政府在外交斡旋解決貿易摩擦的同時,要制定措施,積極幫助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強行業自律及進行有效的政策引導。
第二,每一個紡織服裝業者要有深厚的民族責任感,國際紡織品采購價值鏈中,中國紡織品生產商只能拿到百分之十的利潤,百分之九十的利潤都屬于品牌擁有者、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各個環節,而這些環節大多被進口國壟斷。中國不但要做服裝大國,還要做服裝強國,我們要在高端產品上力爭突破,政府要積極扶持紡織服裝企業創自主品牌和開發核心技術,變“貼牌出口”為“品牌出口”,完善出口產品結構。
而如何在紡織服裝出口上另辟蹊徑,程漢卿等專家指出:中國在服裝出口方面的市場缺失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自主品牌的出口,自主品牌的出口突出表現在自主品牌的制服產品的出口。中國目前在全球制服市場中通常扮演世界加工廠的角色,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在這樣一個每年上千億美元的市場,目前我們國家的控制力度幾乎為零。
事實上,中國在制服產業具有多項優勢。中國具有充足的原料資源,纖維產量占世界的三成,苧麻、蠶絲、羊絨產量占世界八成多。中國紡織工業具有強大的上下游配套生產能力,從上游的紗、布,到下游的服裝及各類制成品,中國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國具有“質優價廉”的勞動力資源。中國紡織服裝業每小時工資為零點六九美元,分別相當于日本的百分之二點六四,法國的百分之三點八一,美國的百分之四點八五,韓國的百分之十二點九七,墨西哥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三六。中國紡織業工人的勞動技能、勤奮度和組織紀律性等綜合素質要遠遠勝過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
故此,中國制服產業有條件做強做大,打破日本、歐美對國際制服市場的壟斷,從而建立中國制服產業在全球的絕對領導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