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最新一期《財經時報》上載文指出,4月份就業數據沖走了經濟急劇放緩的陰霾,更預示著聯邦儲備局加息的步伐可能加快。
文章稱,4月非農業就業凈增274000個,同時二三月份就業也調高9300個,這3個月平均新增就業240000個,遠高過市場預期,可以與一年前經濟增長超過5%時的就業市場相媲美。不僅就業數量大增,每個工人的工作時間在增加,每個工作小時的工資也在以8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總之,美國的勞工市場相當紅火,消費者收入增長理想,相信前兩個月出現的零售放緩是暫時性的,美國經濟的內部需求依然旺盛。
一個月的數字未必完全反映一個趨勢,經濟數據也會出現反復。但是,在企業加價能力有限的今天,勞動成本突然上漲,已經使聯儲的神經一下子繃緊,因為這意味著生產力增長的放緩。幾年前格林斯潘用生產力上升為理由,認定通脹(尤其是成本通脹)不會出現,于是,利率一降再降
勞動力市場的升溫和生產力的下降,無可避免地促使聯儲重新審視它的加息步伐,因為勞動力成本是影響美國消費物價指數的重要因素。筆者將對今年年底美國聯儲基金利率的預測由3.5%提高到4%,明年年底由4.5%提高到5%。今年6月,美國利率再升0.25%的可能性很高,下半年可能進一步加息三次,每次0.25%。
美國聯儲的加息活動已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其利率水平正常化過程中比較容易和比較透明的一段已成為過去,貨幣當局的行動模式已由“有分寸的”(measured)加息轉為“適當的”(appropriate)貨幣政策。換言之,聯儲不會每次開會必加息0.25%,調控步伐開始與經濟數據掛鉤。如果通脹壓力上升,聯儲加快升息步伐——如果經濟數據偏軟,聯儲可能開會但不加息。隨著聯儲行動模式的變化,市場對利率走勢也會開始出現更大的分歧,經濟數據的起落必然更大地影響美國國債市場和市場預期。筆者認為,利率上揚的力度和時機明顯地比上一階段更難捉摸。
難以捉摸不代表沒有方向。筆者認為通貨膨脹和勞動力市場將決定下一步貨幣政策的走勢,央行的第一任務畢竟是維持物價水平相對平穩。石油、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在傳向消費產品,中國出口商在繼去年秋季廣交會后,在春交會上再次大幅提價,便反映著這種趨勢。美國各地雇人難也逐漸顯現。如此背景下,即使其他經濟指數偏軟,聯儲加息的可能仍然很大。